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魅力长安>> 文化长安>>正文内容

    探访秦岭百年老油坊

    作者:尹静 来源:yinjing1.blshe.com 发布时间:2008年01月23日 点击数:

    秦岭老油坊,话不尽的百年沧桑

    【往事如烟,吹去百年尘埃,秦岭山麓的老油坊又向我们述说着无尽的沧桑。一百多年以前的清代人们是如何榨油的呢?老油坊是谁首先创办的?它为何历经百年还能存活至今?带着许多疑问,初冬时分我们来到位于西安城南30多公里处的滦镇丰峪口村,探访传说中的——百年老油坊。】


    老油坊的“三宝”

     

    院中,一只石猴向我们招手。“你可别小看这个石猴,它可是我们老油坊的三宝之一哪!”老油坊的第七代传人高飞说。旧时,人们做一些人或动物的造型放在屋中镇宅,以保平安。相传石猴便是孙悟空下凡,坐在水边特地保佑老油坊的平安。老油坊就坐落在院子的西边,踏入油坊,昏黄的灯光下,一根红心杨木制成的长约15米的油梁,自南向北横贯整个作坊。别看它身上落满油污,他的岁数竟也和这百年油坊一般长。在民间,油梁又称“油龙”,有了孙大圣坐镇,它就无法飞脱。而那面油迹斑斑的墙如果你不仔细观察,很难发现它上小下大,呈梯状,结构稳固。在经历了百年风霜之后,老油坊的“三宝”无疑使这座百年油坊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镇宅之宝石猴

    工人们将榨完的油坨搬出油坊
     
    用一根竹子编成的油圈

    原始的压榨工艺

        老油坊的原始压榨工艺吸引着前来探访的每一个人。“老油坊不是一年到头都在生产,它主要受温度的影响,等到天一上冻我们就停工了。你们现在来的时节不是太好,我们这里榨油旺季要数七、八月份。”高飞告诉我们。尽管如此,强烈的好奇心还是驱使我们一探那古老而又神奇的原始压榨工艺。

    老油坊榨油从选料到做工都十分讲究。其中包括选菜子、晒菜子、磨坯、蒸坯、包坨、压榨、沉淀等七道工序。在老油坊里流传了百年的顺口溜道出了每道工序的关键。磨坯时,人们念着“菜子压成泥,芝麻打破皮”;上梁时,人们又和着“紧包坨子,慢使梁。”......这门古老的手艺就在一声声的号子中走过了百年。这看似古老的手艺在当时却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整个压榨过程一般由两人操作,一人负责控制油梁的升降,另一人负责给压榨垫加压。两人必须配合默契才能保证出油的最佳时间和出油率。在温度适中的情况下,老油坊平均每天出菜油约100斤。油坊里,四处可见的竹子编的用来装坯的油圈,稻草秆制成的用来过滤的油草等手工工具无时不给老油坊增添原始古朴的味道。老油坊的原料来自位于秦巴山区的安康、汉中等地。高飞解释说:“秦巴山区土壤酸碱度适中,油菜病害少,菜子出油率高。”手工压榨的菜油油质清纯,入口香爽,周边的村民几乎都吃这里产的油,还有很多外地人大老远跑来买油,就图个纯手工制作。

     

    捣碎菜籽坯预备蒸锅
     

    油梁的起落由轮轴控制

     

    起油渣
     
    滤油草
     
    加压

    百年沧桑老油坊

        如果追溯老油坊的历史,要从洋务运动说起。相传老油坊的创建者齐益礼先生,长安县斗门镇人,是清朝派出的首批留学生。学成回国后,他放弃仕途,决心实业报国。齐先生回到家乡长安县,引进当时日本先进技术,开办纺纱和榨油两个工厂。原以纺纱为主、榨油为辅。在经营过程中,由于榨油利润丰厚继而转向以榨油为主、纺纱为辅的经营模式。据高飞讲2002年沣河发大水将油坊周围很多建筑冲毁,唯独老油坊躲过此劫。这不由得使人们惊奇,究竟是什么原因得以保全老油坊的平安呢?难道真的是传说中的石猴显灵了?其实,这要归功于齐先生科学选址。油坊和纱厂都是以水做动力,必须沿河而建,且水位要有落差。但是建在河的周边又易遭水淹。要同时解决这两个问题,选址成了关键。齐先生为寻找一个合适的厂址,走遍了东到引镇、西到楼观的沿河地带,最终发现在沣河拐弯处,也就是现在的丰峪口村(当时的交通要道),适合建造工厂。于是那里便有了今天的老油坊。

    历经百年沧桑的榨油设备现在依然忙碌的工作着
     

       从秦岭俯视老油坊,它周围的地形都是南高北低,唯独老油坊南低北高的特殊地形令人惊奇,处在漩涡之中却也安然无恙。老油坊虽说是手工作坊,但是它的功用却与生活息息相关。油坊的房屋内低外高,温差不一,确保了出油的温度及食品的贮藏。旧时,社会动荡,为防匪患,油坊内还多了许多防盗功能。如今,参观者日益增多,为保证游客安全,许多机关被人为修改,由此防盗功能便退出了历史舞台。

    齐先生过世后,榨油厂和纺织厂由亲戚打理。1959年,公私合营,老油坊改为滦村人民公社油脂加工厂。改革开放后,油坊被承包改名为沣峪口老油坊,经由几代人的传承,现由第七代传人高飞负责经营。

     

    1958年长安革命委员会颁发给油坊的营业执照

     老油坊:路在何方

        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榨油这门古老的手艺面临绝迹。为了保存这段民族工业的记忆,西安市相关文化部门先后对其考察并作出鉴定,传统榨油的技艺有望申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进而得以保护并传承下去;而作为物质文化遗产,老油坊将会被列为文物加以保护。

        院中依然人来人往,前来买油的顾客还不忘放下油壶与油坊主人畅谈一番。谈笑声中,老油坊飘出的香气弥漫开来,不经意间钻进了大家的鼻孔里,顺着肺又滑进了人的心里。披一身芳香,我们踏上了归途。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王芬个人书画展29日隆重举办
    • 下一篇:“蒋介石”、“贺龙”走进长安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