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本月排行TOP10

    • 春日汉服秀定格古韵浪漫
    • 兰花寄养“开出”致富新路径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魅力长安>> 文化长安>>正文内容

    兀方:杜甫故居旧址小考

    作者:兀方 来源:陕西省书协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18日 点击数:

     

     

    坐落在少陵原西畔的杜公祠,因原祠失火,清嘉庆九年(1804)迁于现址重建。原祠始构于明嘉靖五年(1526),在中央和地方官吏的支持下,对其先后维修过多次。清康熙六年(1667)翻修之后,时任咸宁知县的黄家鼎有《重修杜祠自记》备述其详:“樊川有杜子美祠,屏少陵几神禾,左华严右勋荫,清明近襟,潏水远带,为城南第一名胜。”“华严”即华严寺,是著名的佛教华严宗发祥地。唐太宗贞观年间为华严初祖杜顺法师讲经所建,坐落于杜祠东南四五里的原坡上。“勋荫”即勋荫坡,宋代学者张礼《游城南记》说,“勋荫坡,今牛头寺之坡也。”“清明”即隋开皇初,为了向京城引水而开凿的清明渠。据《长安志&;水道图》可知,清明渠樊川段,实则是潏河向西改道后留下的原河流故道。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翻修,于荒草蔓径之间发现了隐没的石碑,文字详细记载着杜子祠创建的始末,确认这里是杜甫故里,并有先辈学者陈大经《绝句》为证:“诗魂逐处染江烟,故里谁曾识象贤?冷落檐牙风雨里,几声啼鸟可人怜!”此次翻修,另有一段佳话,就是请来杜甫的后世子孙,“延子美裔孙,移桂于居,莳圹内地,奉时祭焉”。可以看出,作为故里,就连杜甫的后裔们也是认可的。

     

     

     

    关于旧祠遗址,《县志•祠祀考》有记:“旧祠在牛斗寺南一里,塔院之左。”牛斗寺是唐代牛头祖师遍照禅师传经说法的寺院,始建于贞观六年(632)。“塔院”,即龙泉塔院。《游城南记》有云:“龙堂在牛头寺之西,寺故有龙泉塔院。”

    实地勘查,其地貌特征为:牛头山像卧牛一样从东向西倾斜而下,一条天然的沟堑———“祁姓沟”(《新唐书》:杜氏出于祁姓)从山顶上蜿蜒盘落。牛头寺和勋荫坡居北,此沟在南。据村民介绍说:沟道过去很深,多泉眼,一年四季水流不断,一直汇入坡底下的清明渠里,形成一个不小的池沼(勋荫陂)。上世纪八十年代溪涧还有水。后来西安市修黑河引水工程,向曲江引水,利用祁姓沟壕堑,铺设引水管道,才将泉眼堵塞。

     

     

    如果以“牛斗寺南一里”平行画出纬线,以“塔院之左”南北画出经线,其定点位置正好落在祁姓沟旁牛脊梁的缓坡地段。最早的杜祠位置,可否认为是杜甫的故居遗址呢?请看诗圣自己的记述:“堑低公畦棱(杜甫自注:京师农人指田远近,多云几棱),村依野庙 (庙垣外的空地)。缺篱将棘拒,倒石赖藤缠。借问频朝谒,何如隐醉眠?”(《秋日夔府咏怀》)

     

    显然,故居就在壕堑旁边,村子依傍着野庙墙垣。南北走向的杏花坪村(今双竹村),杜甫居于村南。这一特点在杜甫的其他诗篇中可找到印证:“我居巷南子巷北”(《逼仄行赠华曜》)。杜甫的有关诗句,如:“故里樊川菊,登高素产原”;“杜陵斜晚照,潏水带寒淤”等,都和这里的河流、原坡一一对应。此外,杜甫的故交、诗友高适《赠杜二拾遗》诗云:“佛香时入院,僧饭屡过门”;晚唐著名诗人许浑,探访杜甫故居后,描述道:“绕屋树桑麻,村南第一家。”(《野老村舍》)所有这些,与杜甫说法可以相互佐证。

     

     

     

    杜甫故居的这份“薄产”是如何得来的呢?

    杜甫祖父杜审言一生在朝为官,是从六品的官员,诏赠著作郎,从五品上阶。杜甫父亲杜闲终于奉天令,近为畿县,属正五品。按唐律,可分别授职分田六顷、永业田五顷。在其未达五品官职前,“六品以下受与本乡”(《唐书•食货志》),所以,杜审言父子要求授田于祖居之地的杜曲是题中应有之意。杜甫四岁时,祖父去世。他的大伯杜并早在十三岁,为了替父讨回公道,惨死于乱刃之下。这样,作为长孙,杜甫理所当然享有继承权。作为官宦家庭,还可承袭免租税和免兵役的特权。关于后者,杜甫在诗作中已经言明:“生当免租税,名不隶征伐。”这样看来,“杜曲幸有桑麻田”之所以言“幸”,唯有继承这一种解释。 

    或许,杜甫祖父杜审言诗篇《春日怀归》中的诗句,可以向我们揭开这个谜底:“河山鉴魏阙,桑梓忆秦川。花杂芳园鸟,风和绿野烟。”祖父杜审言的“芳园”,应该是一座池台式的花园建筑,这就是后来杜甫少陵原赖以生存的故居。 

    “芳园”的出现,也许可以帮助我们解读几个杜诗之谜。比如,杜甫称其少陵原住处为“贫居类村坞”,而非“是村坞”。原来,这里本就是祖父的芳馨花园。又如,“不识南塘路,今知第五桥”(《游何将军山林》)。“识”者,辨认也。“南塘”,应为杜甫门前之水池。祁姓沟涧水流入门前的清明渠,汇成勋荫陂。“陂”“坡”不分,故曰“南塘”。从南塘经樊川西渡河,到神禾原北端的何氏山林(今何家营),本可以抄门前这条近路。之所以舍近求远绕道韦曲第五桥,是因为河水漫径,无暇整修,不复辨认。江南才子许浑读懂了他,形容杜甫故里曰:“背岭枕南塘,数家村落长。”

    诗圣晚年思念故里,时时涌起回乡的豪情,但终未实现。今天,少陵原开发之际,如果把杜甫故里也列入开发计划,诗圣魂兮归来,一定会欣慰的。(摄影:白慧生)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崔振宽艺术简历
    • 下一篇:电影《她们的名字叫红》获上海电影节大奖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