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长安宗教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旅游>> 长安宗教>>正文内容

    华严宗祖庭之一:终南山至相寺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08年01月18日 点击数:

     图片来源:佛子在线 
    图片来源:佛子在线
     
      至相寺,又名国清寺,位于西安市南约三十公里的终南山天子峪内,是我国佛教华严宗的发祥地。地势雄巍,形状如龟,其大顷许,缓平而下;下有百泉汇流。寺院处于龟背之上,坐西向东,居高临下,视野开阔。后依突起之龙背,前对挺立之驼峰;左倚龙首,右临伏虎。负阴抱阳,瑞气葱葱。远望东方之群山,层峦叠嶂;向北俯视秦川之沃野,历历在目。相传唐太宗李世民曾多次诣寺敬香(距寺四公里之山顶有避暑离宫“唐王寨”)。寺内有遗碑铭曰:“终南正脉,结在其中。”故知此寺不仅是佛教著名古刹,也是终南古迹胜境。
      据《续高僧传·普安传》载,周武灭法(574),普安“栖隐于终南山之螰梓谷(今天子峪)西坡,深林自庇”,“又引静渊法师同至林野,披释幽奥,资承玄理。”《续高僧传·静渊传》载,静渊屏迹终南,于螰梓谷内置寺授徒,是曰至相寺。但是最初之至相寺是在螰梓谷内的狭谷之中,水流湍急诸多不便静渊之师、高僧灵裕“敕召入朝,有间隙径投渊寺,又以(文)帝之信施,为移山路。”“裕卜西南坡阜是称福地,非唯山众相续,亦使供拟无亏。”渊即听从迁往今寺址。推究历史,该寺的创立当在隋文帝开皇十五年(596)以前。《续高僧传·智正传》载,智正原居京城仁觉寺,“承终南至相有渊法师者,解行相高,京城推仰,遂往从焉,因留同住二十八年。”
      至相寺自创建后,即成为静渊、普安、智正,华严宗初祖杜顺、二祖智俨、三祖法藏、海东华严初祖义湘等习传《华严经》之所。其中最著名的则是华严宗二祖智俨大师。
      智俨(602一668),俗姓赵,甘肃天水人,十二岁时随杜顺到终南山至相寺出家。他曾于《大藏经》前祈求得一专修法门,因抽得《华严经》首卷,从此专学《华严》。他初受教于杜顺,又跟智正学《华严》,后又探讨北魏慧光所撰《华严经疏》,对其中的“别教一乘无尽缘起”以及“十地中六相义”之旨融会贯通之后,开始著书立说,使华严一宗创具规模,宗风渐振,时人称他为“至相尊者”。智俨在至相寺有二大高足弟子,一为中国华严宗三祖法藏,一为海东华严初祖义湘。
      义湘(625—702),为新罗鸡林府人,天资英迈,弱冠出家,于唐高宗龙朔二年(662)诣终南山至相寺,以智俨为导师,以法藏为同学,在寺综习《华严》经义达十年之久,归国后于新罗太白山创浮石寺,弘扬华严教义,学徒云集,被尊为海东华严初祖。后来法藏寄义湘书中曾记:“是知如来灭后,光辉佛日,再转法轮,令法久住者,其唯法师矣!”其赞誉可谓倍至。法藏与义湘的同窗友谊,传为至相之佳话。
      据《续高僧传》与寺内遗碑载,至相寺僧静渊、普安、智正,隋唐京城高僧昙崇、通幽、慧欢、灵干、慧藏、道宗、慧因、静琳、慧海、德美、智该,三论宗之祖吉藏,三阶教初祖信行等,以及隋唐诸多在家居士、社会名流卒后均于至相寺附近凿龛、立塔或墓葬。
      至相寺在隋唐时极盛,高僧辈出,后渐陵夷。宋元明三代兴衰无考。清代称国清禅寺,成为曹洞宗的道场。据《咸宁长安两县续志》载,光绪二十年,西安卧龙寺方丈东霞禅师兼理寺事,竭力营构,一时托钵者极众。据方丈室脊檩注明,同治五年二月,方丈海乾和尚重修;韦驮殿脊檩注明,民国二十五年三月,白道峪法亮大和尚、裴公洞监院恒康大师重修。
      1950年前后,有常住僧众三十余人,土地数百亩,殿宇房舍四十余间,寺周围古树名木数十棵,寺区碑塔林立;寺院远近闻名。土改时只剩十三名僧人,分得土地共五十余亩、山林百余亩。六十年代中期,该寺遭到严重破坏,古树名木大都被伐,殿舍、经像被毁,碑志被砸,塔、龛、墓全部平毁,地下许多珍贵文物被盗,山上的十余户村民也相继迁来寺区安家耕种。碧峰塔内藏的七枚波斯(伊朗)萨珊朝银币、鎏金莲花等珍贵文物现藏陕西省历史博物馆。
      1985年落实宗教政策,僧人本智住持至相寺,重修大殿、新塑佛像。现寺内尚存大殿、韦驮殿、方丈室各三间,僧房六间,厨房二间。
      寺内珍藏三论宗之祖吉藏墓盖一个,另有唐朝古槐、银杏数株,墓塔一座,碑刻五块。
      寺之右侧存有“曹洞正宗第三十世灵源紫谷大和尚涅盘塔”六棱石碑及底座与塔帽,寺之左侧有“大唐故二谛法师墓志”一方。韦驮殿前有古槐一株,大殿后有巨大白果树一棵,两树胸围皆三米多。寺之北崖有人工凿成遗洞四孔,名曰“莲花洞”,位置清静;寺内有唐宣宗丞相裴休静修之石洞,极敞,曰“裴公洞”(已掩埋)。方丈室前有古井一口,名曰“法海井”。寺后有大面积橡树林环抱寺院,古木参天,风景幽雅。山下至山上有宽敞盘山大路通达,车辆可直入寺内。
      近年,韩国、日本和台湾地区的佛教人士、专家学者多次来寺参拜、考察。经政府批准,已将国清寺之名恢复为至相寺,并被批准为宗教活动场所,有常住僧团。寺区土地、山林根据宗教政策正逐步收复。住持妙醒法师发愿恢复重建至相寺,使其成为专修华严之道场,至相寺复兴在望。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长安区宗教概况
    • 下一篇:三阶教祖庭:长安百塔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