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文友天地>> 杜益茂>>正文内容

    (散文)“熔炉”小报

    作者:杜益茂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3年03月25日 点击数:

          著名作家陈忠实是西安巿34中高62级毕业生,在学校曾主办过"春芽"文学墙报。我比他高三级,为高59级毕业生,在母校办过"熔炉"油印小报,不过我仅是一个小小编辑。

         1958年,是个特殊的年代,大跃进、人民公社、大炼钢铁,学校教育要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当时,学生是半天学习,半天劳动锻炼。校学生会为了配合形势,办了一张油印小报,名曰"熔炉",取青年学生在革命熔炉里冶炼之意。我荣幸地成为"熔炉"小报的编辑,高中每个班设有通讯员,负责写稿。同学们下午劳动,我下去釆访,回来写稿编稿,刻版油印。"熔炉"小报象蜡纸大小,不定期出刋。为了使小报醒目,我们用一长方形木块,在上面刻上"熔炉"两字,再备上红油印,油印后在一张张小报上盖上,格外光彩夺目。

          大跃进,人民公社,各地都搞农业高产试验田,我们学校也随风。在操场一角约二分地里,深挖至六七米,复一层家肥,家肥是学生在马路上拾的或从家中帶来的,再盖一层土,一层肥一层土直到地面,再密密麻麻撒上麦种。同学们干劲冲天,到处是豪言壮语,记得在熔炉上有人写诗道:"人有多大胆,地就能高产。卫星飞上天,吓坏帝修反。苦干加巧干,亩产十五万。"这首诗在校内轰动一时。一位同学提出,就是把产的麦子一粒一粒把地鋪满,也达不到十五万斤。因为这句话,被扣上"右倾"思想受到批判,最终因政审不合格被大学拒之门外。同学们在这二分试验田里苦心经营,出苖的小麦象被霜打似的,蔫蔫的,黄黄的,细细的,最终颗粒无收。但在挖地取土时,刨出一具死人骨胳,生物老师把它制成标本,挂在教导处办公室,上课时提着它,算是理论与实践结合了。

          全民大炼钢铁,搞得热火朝天。同学们自告奋勇,从家里拿来废铜烂铁,据说沙子里含有铁矿,我们学校地处灞河之滨,有得天独厚的天然之源。每天下午,在灞水岸边,同学们排着长长的队伍,个个手持铁锨,爭先恐后地把沙子拋在过沙网上,"哗哗"声此起彼伏,干的汗流夾背。细沙筛出来了,鉄沙就在里面,又用麻袋背回。没有焦炭,一位同学通过父亲在焦化厂搞来焦炭。在学校东北角建了两个炼钢土炉,到了晩上,男同学手持钢钎,女同学忙活着运货,炉火把人的脸儿照得通红,同学们朗诵着"熔炉"油印小报上刋登的小诗:"土炉连土炉,火熖冲上天。若问火熖有多大,能把东海水煮干!"钢炼出来了,大家喜出望外,谁知这全是废钢,根本用不成。

          "熔炉"油印小报随着试验田失败和炼出废钢而告终。

     

      

    陈忠实与作者(右)在母校合影留念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杂文)己正才能正人
    • 下一篇:(散文)没电的日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