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开发>> 百姓热贴>>正文内容

    谁在消费“三公经费”?

    作者:汪金友 来源:西安晚报 发布时间:2013年03月18日 点击数:

    《新京报》最近列举了“三公经费”的一组数字。其中显示,2012年,国家税务总局的“三公经费”预算数为213289.77万元,比2011年的203842.15万元增加9447.62万元。其中2011年全国税务系统的公务接待费用,结算数为65633万元。(3月8日《新京报》)

    看了这个数字,我非常纳闷。6.56亿元的接待费用,是谁在接待?又接待了谁?他们会接待纳税人吗?会接待企业家吗?会接待来咨询的工人和农民吗?可能,一些地方的税务部门,偶尔会招待一些地方官员和媒体人员。但我猜测,其余绝大部分的接待费,都接待了系统内的各级领导干部。镇税务所接待县税务局领导,县税务局接待市税务局领导,市税务局接待省税务局领导,省税务局接待国家税务总局领导,其中还包括县与县之间、市与市之间、省与省之间的相互接待。

    上边的人到了下边,当然必须接待。而且领导的级别越高,接待的标准越高。市里的领导来了,吃2000元一桌的饭,住三星级宾馆;省里的领导来了,就得吃5000元一桌的饭,住四星级或者五星级宾馆。上边的领导,大都心安理得地享受着。因为他们心里清楚,“所到之地,皆归我辖;所见之人,皆属我管”。我的官比你们大,操的心比你们多,而且你们的前途命运,就攥在我的手里。

    有趣的是,几乎系统内的每一个人,都具有双重的身份和资格。在“上边”面前,他们是“下边”,而到“下边”面前,他们又是“上边”。这样谁都是接待者,也都是被接待者。即便是到了最底下那一层,也可以利用手中的权力,要求被管单位和当事人“主动接待”。你不接待,事就不好办。还有一些人,经常借用招待上级的名义招待自己。上边来了一个人,下边陪上八个人,上边吃了100元,下边吃了800元,然后全都下到“招待上边”的账上。

    “三公经费”的数目之所以越来越大,主要原因不是公务越来越多,而是没有公开。在社会舆论的强大压力下,有些单位吞吞吐吐地公布了“三公经费”。但却只是一个总数,其中买车花了多少,吃喝花了多少,考察花了多少,旅游花了多少,全都只字未提。更重要的是,几乎所有的公开和公布,都是一锅“大锅饭”。没有说清谁花了多少,花谁了多少。比如同样是处级干部,有的坐10万元一辆的车,有的坐100万元一辆的车,有的一年花接待费10万元,有的一年花接待费100万元。但到公开的时候,没有明细,没有人头,少花了不光荣,多花了不可耻。

    《新京报》的一份调查显示,71%的人对目前三公经费的公开现状“非常不满意”,18.7%的人“不满意”,两项加起来为89.7%。既然这么多人不满意,为什么却不能详细公开?因为只要一公开,就会暴露出很多的问题。有的超标,有的私吞,有的挥霍,有的浪费。甚至可以断言,只要各级各地的“三公经费”全部公开,有很多的官员就得“进到局子里去”。而且还可能因为相互之间的不平衡,影响官场稳定。

    我们不怕接待,怕的是接待违纪违规。如果借接待之名挥霍浪费、个人享乐或中饱私囊,那就绝对不能允许。任何的政府收入和国企收入,都属于国有资产,每个老百姓都有权利知道,我们的钱都干什么花了。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建议长安区建秦腔剧场 还孩子安静环境
    • 下一篇:长安区出行难 早晚高峰“伤不起”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