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本月排行TOP10

    • 春日汉服秀定格古韵浪漫
    • 兰花寄养“开出”致富新路径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魅力长安>> 文化长安>>正文内容

    杜曲寺坡村“添碟子”今明两天展出

    作者:本站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3年02月21日 点击数:

     

    长安人网讯  长安区杜曲街办寺坡村将举办“添碟子”进行展出活动,时间为21日和22日两天,欢迎各界朋友莅临参观。

     


      细心添加


      加固上色


      争芳吐艳


      美好想象


      附加戏文


      喜庆丰年


      精心组装


      观摩交流  张波摄

     

    “添碟子”又名“花碟”。是长安区杜曲镇寺坡村特有的一种民间工艺,起源于清朝末年当地一位名叫赵锡恩的村民对祭祀“关帝庙”时供奉祭品的艺术性加工。

     

    一、“关帝庙”祭拜与庙会传统

     

    据寺坡村村北“关帝庙”现址前四块碑文中的《重修关帝庙记》记载:“关帝圣君忠义参天,谟拜奉词,遍布神州,座落寺坡风水宝地的关帝庙,始建于约1368年到1369年(明洪武年间),1575年(明万历三年)、1818年(清嘉庆二十三年)曾两次扩建修葺,历经明、清、民国,迄21世纪初约六百三十余载……为了崇扬义举,启迪后人,立碑以志”。关圣帝君,即关羽,亦称“关帝”、“武圣”。由记载可知,约1368年到1369年(明朝洪武年间),寺坡村人开始建“关帝庙”,祭拜三国历史上被视为“忠义楷模、仁勇化身”的著名人物关羽,进一步弘扬“重忠守义”的优良传统。关帝庙的建立,使“村社祭祀之典,始有凭借”  (《重修关王庙记》)。

    年复一年绵延不绝的关帝祭拜在当地发展、积淀,形成了固定的庙会制度:每年正月十三日举行隆重的庙会。当时的寺坡村分中心、东上、西上、南首、北坊“五坊”,每坊都有自己的“神头”。每年正月初五娘娘会上,五坊神头聚会商量,筹划庙会,如果当日不能确定下来,次日初六再聚会商讨;如果还定不下来,就要私下做工作,初八再聚会商定。神头必须在初九清早西安城门一开,就进城采购,初十烹饪、制作,十一往庙里摆放,十三供逛庙会的村民参观。

    神头聚会一般由“社头”召集。社头由东上、西上、南首、北坊四坊轮流担任,每年一换,中心坊因经济较差,算半坊,不担任社头。人们规定:担任社头的那一坊,要出更高的庙会费,提供更多的供品。就点心而言,社头坊一坊就要出一二十盘,每盘一两公斤;而其它四坊所出供品只要十二盘即可。当时社规十分严格,供桌的摆放也非常讲究,庙会时,惟社头坊的供桌才能置于庙堂正中央;同时,各坊供桌位置严格限制在规定范围之内,前后左右移动的幅度不能超过一块砖厚。一旦违规,该坊神头要受到跪一炷香的惩罚。

     

    二、“添碟子”的诞生及影响

     

    正月十三日进献贡品,祭拜关帝。这一习俗流传至清,无甚更革。然而,1900年-1908年(光绪年间)的一年,赵思才(添碟子传人,杜曲镇寺坡村人)的一个门中爷担任北坊神头,主办庙会。这一年到初八才商定好庙会之事,而就在这一天,赵思才的门中爷喝醉了,睡到次日中午才醒。这显然来不及置办祭祀供品。按照社规,他必须到关帝神像前跪一炷香的时间。他不想丢这个人,于是让赵思才的父亲赵锡恩想办法。赵锡恩当时专门给寺庙塑像、绘壁画,具有一定的绘画才能。他急中生智,把红、白萝卜等剁碎,摆出各种漂亮的图案,中间以黄豆、玉米等点缀,就这样凑了十二碟。没有料到,此举受到全村人的一致好评,大家争相观赏,把那些按传统习俗摆放的肉盘蛋碟晾到了一边。第二年,赵锡恩又有所突波,将萝卜切成柱体,四周粘满各色的杂豆,萝卜柱上摆放用面捏的小人和小动物。第三年,赵锡恩有了更大胆的创新,在萝卜柱上插上竹子,架起第二层碟子。第四年,南坊的私塾先生赵春霖,在赵锡恩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创造了三层碟子的供品。由于这种供品相对传统供品添加了两层碟子,故称“添碟子”。就这样,“添碟子”这一对祭祀供品进行艺术加工而形成的传统工艺在寺坡村诞生了。

    “添碟子”灵巧不凡的构思和精美绝伦的做工极大地提高了它的艺术观赏价值,影响范围也逐年扩大,不断吸引寺坡村周边村民以及外村村民前来观赏。游人的增多,亦丰富了“庙会”的内涵,使其由原来单一的关帝祭祀活动向综合性娱乐圣会的方向发展演变。庙会的盛况,《重修关帝庙记》描述道:“每年正月十三古会,民间工艺一绝 ‘添碟子’亮相,书画名流,届临献宝;百家乐社,争相竞艺;千竿旌旗,纷至沓来。数万人从四面八方云集于此,娱乐活动,雅俗并容……是历代城南樊川唯一的圣会”。

     

    三、 “添碟子”的发展

     

    “添碟子”诞生后,代代相传,不断发展完善。形式上,工艺由在碟子里平摆发展为在分层相隔的盘碟中搭楼置戏。祭品由腊肉、冻肉、点心、鸡蛋、豆类、咸菜、萝卜等逐渐发展为用秸秆、面、豆、蜡、瓜子等材料着色制作的立体化祭品。造型也由平面图案发展为精美别致的花卉、戏楼、戏剧人物等复杂形态。内容上,它由人们祭祀关公时晋献的祭品发展为集绘画、雕塑、美术等多种艺术手段于一身的工艺品。民国时期,“花碟”又增添了“五福择寿”、“三娘赛翠”和“唐僧取经”等内容,展现了广大群众盼望解放、追求幸福的纯洁心灵。建国以后,花碟又喜添了“鹿鹤同春”“兄妹开荒”和“王贵与李香香”等新的内容,充分体现了劳动人民当家做主、丰衣足食、婚姻自由的喜悦心情。2004年4月,全省首次民间美术观摩展中寺坡村村民薛全荣制作的“添碟子”荣获传统类二等奖。2005年11月,西安民族民间文化展中的“添碟子”得到了省市专家和各类媒体的广泛关注,被评价为“寺坡村独有的民间艺术”。

    21世纪,传统民间工艺“添碟子”中的亭台楼阁、雕梁画栋、戏剧人物、鸟兽虫鱼等,布局错落有致,塑造精巧传神,色彩鲜艳、做工精细,主次分明、相映成趣,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

     

    准备情况: http://www.changanren.com/cams/ShowArticle.asp?ArticleID=12933

    背景资料: http://www.snwh.gov.cn/feiwuzhi/sjep/ctsgjy/34/200912/t20091207_84150.htm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李平逊书法被全国人大机关收藏
    • 下一篇:落落乾坤大布衣—走进三原县于右任故居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