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民俗>> 民俗文化>>正文内容

    长安寺坡村“添碟子

    作者:郑燕茹 张波 来源:西安晚报 发布时间:2013年02月03日 点击数:

     

    细心添加

     

    加固上色

     

    争芳吐艳

     

    美好想象

     

    附加戏文

     

     

    喜庆丰年

     

     

    精心组装

     

    观摩交流

     

    亭台楼阁、雕梁画栋、戏剧人物、鸟兽虫鱼……这些色彩鲜艳、做工精细的工艺品可是用粮食做成的。您别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亭台楼阁的底座是蒸糕,屋顶上粘的是豆子,地板上撒的是小米儿,房檐上架的是杏仁,柱子上塑的是瓜子。告诉您吧,这就是用豆子、小米等五谷杂粮和瓜子、杏仁等为原料做成的,出自长安区杜曲街办寺坡村的工艺品“添碟子”。

    “做这‘添碟子’,我们村里每年腊月二十五开始筹备,正月十一拿出来摆。摆出来那时候热闹得很,陶西堡、牛家湾的‘添碟子’也做好了,三个村的碟子放在一块儿要赛一赛,看谁家做得好。”寺坡村村民白有仓说。他年轻时就爱做“添碟子”,自从他记事起村里就有这门手艺,如今,他已成为传承人。西安市长安区文化馆馆长骆毅说:“‘添碟子’的制作技艺已经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村里会这手艺的年轻人也不在少数,我们馆里的年轻人也都在学。”

    杜曲镇位于长安区东南,“长安八水”之一的潏河纵贯其间,这里土肥水美,是富庶的粮食产区,“添碟子”用五谷杂粮做原料就与此相关。“我们过年‘添碟子’就是想表达收获的喜悦,庆贺五谷丰登,期望来年风调雨顺。”白有仓说。

    “添碟子”起源于清朝末年,由当时寺坡村艺人赵锡恩所创。他为了改变向关帝庙奉祭美味佳肴的传统,首创“添碟子”,将其作为祭品于每年正月十三摆放在关帝庙内,一来供关帝享用,二来供游人居士观赏。随着时代发展,这种对祭祀供品进行艺术加工而形成的传统工艺在寺坡村留存了下来。

    “由于这种供品相对于传统供品添加了两层碟子,故称‘添碟子’。一般就做三层,首先构思好内容,然后搭木头架子把瓷碟一层层摞起来,最后用五谷来添。‘添碟子’的经典形式是‘戏楼盒子’,主体阁楼是仿清的。普通‘添碟子’是一种雕塑于碟子之上的插花艺术,它由雕塑底座、瓷碟与花三部分构成。”寺坡村村民、传承人陈伟介绍。

    无论哪种形式,“添”是工艺制作的核心,粘、嵌、架、塑四道工序必不可少,五谷杂粮蘸上用面粉、鸡蛋清和成的粘剂,嵌接在竹棍和木梁叠架起来的亭台楼阁上,再将面塑的各种造型摆设其间。陈伟欣喜地说道:“别看这小小碟子,蜡花、面塑、木工、绘画等技艺都能看到。”

    “这已经到年跟前了,又到‘添碟子’的时候了,我一想到这事心里就高兴,看着丰收的粮食我心里踏实,添成的戏楼阁子寓意‘五福择寿’‘鹤鹿同春’等等,我们农民的日子是一天比一天富足,你说能不高兴么。”白有仓开心地笑着,那笑容和眼前的“添碟子”一样绚烂美好。 文/记者郑燕茹 图/记者 张波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陕西愣娃”溯源
    • 下一篇:腊月二十三“小年”习俗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