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抵达“老家”,安心“福地”--读孙天才先生散文
不知道什么原因,有时候,我经常会对我所生活的城市从心里发出既热爱又憎恶的不满之感,无法逃离又难以融入,这不是矫情或者清高,这种闪电般的感觉有时候甚至会蔓延到对农村老家感觉。不是很长的时间,三十多年吧,我亲身经历了中国许多乡村的嬗变、城市的发展,人情的冷暖,新闻也罢,故事也罢,在真实与虚假交错的各种事件中,有时候真感到是大海上的一艘小舟,风云漂泊,孤立无助,诚如2011年诺贝尔文学获得者瑞典诗人特朗斯特罗姆在诗中所言:“我的岸很低,死亡只要上涨2厘米,我就会被淹没。”
或许是杞人忧天或者不必要的担心。就是在这样一种悲欣交集的心情下,几个真心的朋友偶尔聚会一下,就显得很有必要,忙忙忙不知究竟忙什么,沟通交流、释放压力,交几个难得朋友,不枉在人生走一回。
我认真读了他的《老家》和《福地》二本散文集,可以看出他对文学、散文的执着,或许是真心热爱,或许是寄托闲情,不管怎样,他是成熟、内敛、认真的。从第一本《老家》中对刑庆仁花瓦里的故事解读,到第二本《福地》中“亲戚轶事、故土钩沉、南山行走”全面叙述,精致细腻,真情流露,可以看出他已经不满足于乡土散文,向着生态散文,文化散文迈进,不断扩展着自己的散文视野,让自己的文章更加丰厚。
写自己熟悉的生活,这是对一个写作者的基本要求;但是在大千世界百村一孔千城一面熟悉的生活中要写出自己独特的东西,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特别是当乡村怀旧过度消费的今天,就需要真诚、真心、真话。散文不是颂歌,首先我想应该是真实的。乡村记忆,烟火人生,人文关怀,这是他不可回避的现实。当下散文是多元化的,我不反对独具性灵的明清小品,小资情调,但我更喜欢介入现实、关注民生、穿越现实,张扬个性的散文。
老家是根,老家开着幸福花;福地有泥土、阳光,雨露,需要我们去播种耕耘。真诚的
我喜欢热闹,喜欢真心的友人。我也为《瓦尔登湖》“回归本心,亲近自然”的经典散文而陶醉,但当我亲自到了瑞士安静的湖边,我却不习惯了这种人烟稀少、难挨的寂寞。我想,人文关怀,人与人之间多沟通交流,展示时代的、现代的人与人之间复杂的关系,也应该是当下散文、文学写作应该关注的话题。天才先生应该坚持自己的乡土散文写作风格,保持对城乡生活的敏感,自觉关注,直面新鲜、生动现实的苦难和幸福,张开想象的翅膀,从写作题材和手法不断扩展、突围、创新,拓宽自己散文的新领域、新境界和新气象。
在孙天才的书中,我还看到了邢庆仁、
“老家”也罢,“福地”也罢,我觉得是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