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文友天地>> 文学朋友>>正文内容

    (评论)一枝红艳露凝香--序《粉巷》

    作者:非非子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23日 点击数:

    我借用李太白的名句作为这部奇书序文的标题,绝不是对作者的虚谀,也不是我艺术视角的偏爱,而是对这部长篇巨著再也恰当不过的比喻。你只要有勇气读上十来章,也一定会飞出许多艳羡不迭的惊叹。

    “粉巷”原本是古城西安钟楼附近的一条街坊,隋唐伊始,怕只是做面粉和粉条生意的地方。彼时商肆林立,人流熙熙。经济繁荣,文化娱乐便也滋染进来,逐渐地变成了达官贵胄和文人雅士的生活区。于是,那些怀箫抱管的俊男艳女就来此求生。不难想象,这里一定会有许多曲折离奇的艳闻秘史和血泪倾诉的悲辛。即便到了清末民初,店铺林立的粉巷依然艳魂不散,混世游弋,奇气盘旋,可是从现有的文学史料上并没有探寻到多少踪迹。

    希仲先生毕其终生的志趣和学力,用小说《粉巷》演绎出了清末至民国六十年间一段鲜为人知的传闻,以其特有的思想犀角挑开了蒙在粉巷上的杂色绫幔。小说以孟、周、齐、尉迟等家族的兴衰传奇为线索,艺术地透视了爱情婚姻、家业兴衰、人生聚散等令人浩叹的奇悲因缘,栩栩如生地塑造出了商贾老板、市井细民、秀才义士、太太小姐、庄头管家、乡老村姑、高僧妙尼、地痞无赖、鸨儿娼妓、军阀土匪、杂役混混等近百个血肉丰满个性鲜明的艺术形象。这些人物有的正直雄烈,有的高雅文俊,有的倜傥风流,有的冷峻不群,有的平淡凡庸,有的奸巧龌龊,有的腐朽霉烂,有的愚顽不化,有的朴鲁憨拙‥‥‥即便是那些着墨不多的人物,也都多棱、多面、多光,一时五彩纷呈。《粉巷》共六十章,借着家族兴亡的故事,全方位地展现了半个多世纪西安城乡各个阶层纷纭复杂的生活画卷。

    掩卷慨叹,偌大个西安城何尝不是一条粉巷!

    作者早年,家道中落,备受凄凉,肢体蒙殄,埋下了痛苦的种子,只是雄烈的血统和耿直的秉性以及肚里的万卷诗书支撑着他一步步地探索着人生的苦旅。十余年的寒窗萤火,四十年的舌耕播德,五十年的飞笔走文成就了一代名师和一位终将会被世人称道的作家。

    世事往往如此:深山老林里的参天大树绝不比西安钟楼和北京故宫太极殿的楹柱差,然而万人瞻仰、青史留名和朽填沟壑、湮没无闻绝不可同日而语。希仲先生不甘枯朽,从讲台的缝隙间和妻子儿女的冻馁中挣扎出来,苦耗了十三载心血,七易其稿,完成了这部七十万字的巨著。我相信它会是不朽的。因为它是在“最隐蔽、最深幽的小地方”创造出来的“最为纯粹”的东西。

    叹欢情东逝水,感悲怆天上来。希仲先生心蕴青白眼,笔判色空缘,倾家国命运、成败兴衰于江河般之才情,揉济世悲悯、啼笑沧桑于花雨般之笔端,将蕴蓄一生的胸中块垒浇筑成洋洋洒洒的文学奇观,足以释担而抚慰平生矣!

    这枝凝香的红艳,愿世人垂青!

    壬辰八月中秋于聊梦斋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散文)没有母亲的母亲节
    • 下一篇:(散文)长篇小说《粉巷 》后记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