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魅力长安>> 文化长安>>正文内容

    昆明池--长安的海军基地

    作者:九君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07年12月30日 点击数:

    打扫居住多年的卧室时,突然发现床下有条地道!这就是我得知长安有个海军基地时的感觉,生活了四十年的家乡,居然有过一个三四个杭州西湖大小的水师基地,怎么就没人告诉我呢,大家都不知道吗?

    翻了史书,查了资料,当那段历史逐渐在我眼前清晰起来时,更多的未知却一如床底下那个洞口,黑呼呼的不知深浅。

    水师基地者,汉武帝刘彻所修昆明池也。遗址在今天的长安县南丰、石匣口、斗门街和万村之间。斗门镇现在是长安的一个热闹地方,“斗门”就是昆明池东侧一处斗形渠的阀门,西郊的昆明路,也是因昆明池的一条水渠——昆明渠而得名。

     

       

     

    【曾经的昆明池】

     

    汉武帝为什么要在汉长安这个内陆城市修一个大水池呢?史书上说汉武帝派遣使节去身毒国(今印度。不知去干什么,洽谈中印双边贸易?)不料使节在云南遭到了阻拦,悻悻而归。当时的云南昆明国颇不服汉化,不但自己不朝会大汉王朝,还想方设法地阻止四川省的越西国等小国向汉朝进贡。(这国家会不会是大理段王爷的前辈,人人都会使“一阳指”所以这么牛?待查)这次又胆敢阻止大汉使节,于是汉武帝 “龙颜大怒” 决定要出兵讨伐。昆明国有滇池,方圆三百里,为了适应滇池上的水战,于武帝元狩3年(公元前120年)开始在他的皇家园林“上林苑”内开挖大水池。并给大水池命名“昆明池”!摆明了是用来训练水军对付昆明国的。

    修好的昆明池占地三万亩,方圆四十里!大小相当于十个颐和园昆明湖,三四个杭州西湖。当年的那片水域,南山的影子飘在水中,湖光山色,烟波浩渺。池中心有一条三丈多长的人工大鲸鱼,汉代的一丈是如今的两米三一,算算有六七米大小。那时节没有水泥,拿石头雕刻这样一个家伙定是费了不少事。后来有个老先生写了本《三辅故事》的书,说这条鲸鱼“每至雷雨,常鸣吼,鬣尾皆动!”好像会预报天气一般,这石鲸目前就免费地趴在陕西历史博物馆门前的水池里,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当时的昆明池宛若天河一般,非常壮观。为显其宽,池东池西还立了牛郎织女的石像。石像为花岗岩质地。牛郎高两米五八,(比姚明还高了三十公分)大眼阔鼻,表情朴实憨厚;织女高两米二八(和姚明一样高),表情忧郁,作笼袖罢织的姿势。自此,东西遥望的牛郎织女就不时可以听到士兵的呐喊,看到战船的帆影了。汉代造船业独领世界风骚,所造的“楼船”非常先进。船分三层,一层叫“庐”、二层叫“飞庐”、三层叫“雀室”,每层都有女儿墙,女儿墙上开的有向外射击的窗口,非常的高科技。一条船有三十米高,能载成千人,相当于今天十层大楼。昆明池上动辄就有上百艘这样的船在游弋操练,旌旗招展,刀枪生辉.在波涌浪翻的昆明池上,阵阵金鼓,声声号角,队队战船往来交战,厮杀之声,惊天动地!估计伫立两岸的牛郎织女看了,虽不解相思之苦,也能热闹热闹,岔个心慌。

     

     

     

    【如今的“织女寺”】

     

    不知道为什么,后来再没有汉武帝征讨昆明国的消息。这一点历史没有记载,我估计是昆明国终于发现汉王朝十分强大,远不是“一阳指”所能对付,便俯首称臣了吧。

    不打昆明国昆明池也没有白修,汉武帝这位北方皇帝,后来七次出海远行,没有一次晕船的记录,难道和常常在昆明池上“御驾亲征”的经历无关。也正是仗着在昆明池训练出来的专业水军,汉武帝先后平定了在沿海称王称霸的东瓯国(今浙江东部),南越国(今广州)和闽越国(今福建)。还水陆齐攻,把朝鲜画到了他的版图里。能取得这些了不起的战绩,谁能说和昆明池海军基地没有关系呢。

    汉孝昭帝刘弗陵时,战事越来越少,昆明池就成了一处可以游玩的大鱼塘。鱼的产量非常高,奇里奇怪的品种也不少。有一篇《西京赋》的文章记载,昆明池盛产“鼋鼍巨鳖,鱣鲤鱮鲖,鲔鲵鳀鲨”等鱼。把这些稀奇古怪的海鲜往长安城的鱼市一投放,很快就引起鱼价大跌,鱼贩子常常破口大骂昆明池。可是因为不收门票而且景色宜人,汉长安城的老百姓都很喜欢,常常扶妻携女的去池上游玩,倒不比今天的大唐芙蓉园人少。

     到唐朝时,太宗李世民也常驾临昆明池,李世民文武双全,写了首诗《冬日临昆明池》,一下逗引的全国的文人们整天围着昆明池转。杜甫、白居易、王维、温庭筠、贾岛、苏颋等名人大家们都拿昆明池做过文章换过稿酬,昆明池也因此名声大噪,成为顶极游览胜地。想当年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在此饮酒作诗,留连忘返。更不知有多少才子佳人少男少女在织女像下卿卿我我,而后私定了终身。湖光绿树连天,水色碧蓝鉴人,这一池碧水,硬是给黄土飞扬的关中长安凭添了许多水乡的景致。

    唐文宗太和九年(公元835),也许是受战乱的影响,也许是环境恶化,不知道确切的原因。存世九百五十多年的昆明池消失了。

    从汉武帝的马棚里遛出的小白马眼睛一眨的功夫,便窜到了今天。啥时候闲了,你转转大雁塔广场,游游大唐芙蓉园,大可以再去趟长安区。站在斗门镇东,看看那片比四周低出2-4米的洼地,想想一千多年前的昆明池,说不定能悟出一些沧海桑田的道道。

     

      

     

    【碑刻见证历史辉煌】

     

    牛郎织女石像都还存世,只是老实男人运气差,所以农家出身的“牛郎”就一直傻乎乎地呆在斗门镇棉绒加工厂的一座破房里。“织女”则不一样,路子野,又有着天上的那层关系,颇受老百姓的认可,便很神气的在长安县常家庄的“织女寺”里享受着香火。每年的正月十七(传说中是牛郎织女结婚的纪念日)和七月初七两天,方圆几十里甚至更远的俊男靓女,老婆老汉都纷纷来到此间乞巧祭拜,庙里庙外人山人海,道路常常为之拥堵,倒也是现如今一个热闹的去处。

     

     

    注:以上照片全部由“长安人”网站提供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高建群:阅读“新长安”
    • 下一篇:著名画家杨建果作品赏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