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文友天地>> 张弢>>正文内容

    (散文)四上孟良崮

    作者:张弢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10日 点击数:

    如果没有电影《红日》,确切地说,如果没有张灵甫,如果没有国民党整编74师,孟良崮也许永久只会是鲁西南的一个普通小山崮。孟良崮因张灵甫和粟裕两位将军之间的一场国共战役而著名天下。    

    孟良崮是位于山东省中南部蒙阴、沂南两县之间的一座长满石头的小山。“崮”是当地对于顶平坡陡方形山的俗称。孟良崮地处沂蒙山区南北交通要道,形势险要,自古即为兵家必争之地。

    相传宋朝杨家军将领孟良曾屯兵于此,因而得名。

    缘于《红日》、源于我的长安东大籍、源于从小耳闻目染家乡父老乡亲对张灵甫的评说、源于村中诸多先辈当年曾跟随将军南征北战、源于将军是家乡人心中一位铮铮铁骨的抗日英雄,以至于我对这位前辈有着融于骨血的敬慕。        

     熟读了我的中学老师冯鹏程所著《抗日名将张灵甫》、新加坡钟子麟女士《蒋介石王牌悍将张灵甫传》以及山东蒙阴县文联主席作家类延成先生著的《悲情张灵甫》之后,怀着无限的崇敬和虔诚,我四年间四上孟良崮,实地感受当年发生在孟良崮的点点滴滴。    

     第一次上孟良崮是在二零零八年农历正月十四。那是一个春寒料峭的半下午,由于路况不熟悉。几经绕道后于下午四时才赶到了孟良崮山下。阅读了战役纪念馆门前的景区概况地图,才知道距离崮顶还有七公里多的路程。

    由于山东半岛和我们陕西的纬度之差,那里比我们老家早黑半个小时。到山上景区大门时太阳就要快落山了,说明我们是长安籍将军故乡人后,工作人员为我们开了绿灯,车直接开到山顶。

    当跑在前面的儿子说:“爸,600高地”时,我的心情更加激动起来,74师的近万将士就埋在脚下,其中就有我们长安的父老乡亲,他们当年也曾手持钢枪、握着大刀杀过无数日本鬼子。站在寒风凛冽的山崮上,当年那场惊天地、泣鬼神的战争仿佛就在眼前,硝烟似乎还在弥漫,而我英雄倒下的父老乡亲,却在岁月的长河里湮没。

    墨色漫侵天际,渐渐模糊了我的视线。此时,山下传来一阵元宵节团圆的钟声,和平之音总是那么的祥和。

    儿子和女儿在地上跑着步、跺着脚抵御着寒冷。

    我打开车上的音响,大开车子的四扇门,任哲忠老先生那段苍凉悲壮的《周仁回府》秦腔响起,回荡在寂静的山顶上。也许此时只有用这种方式祭奠亡灵、才能排解我胸中的郁闷,长眠在这里的前辈们一定能听得见家乡戏。——我的乡党伯们爷们,长安子弟看你们来了。你们有灵,跟我回家……

    此刻耳旁仿佛听见了著名作家田汉那首以孟良崮战役和张灵甫为原型谱写的74师军歌“起来,弟兄们,是时候了。我们向日本强盗反攻。他,强占我们国土,残杀妇女儿童。我们保卫过京沪,大战过开封,南浔线,显精忠,张古山,血染红。我们是人民的武力,抗日的先锋。人民的武力,抗日的先锋!”

    心潮澎湃的我即兴赋文短信群发于众友人:此时此刻,我在孟良崮山顶上给61年前阵亡的以东大籍中将师长张灵甫为首的全体陕西籍将士播放秦腔,以示敬哀。让他们再听着家乡戏,魂归故里……

    未几便有短讯纷纷而至,“如果你我共往,我们当共祭亡魂”、“尊重史实,历史没有忘记抗日英雄,张灵甫将军是陕西的骄傲、长安的骄傲、更是我们东大人的骄傲”、“代我行祭拜礼……”;更有友人说,“你替我们做了一件让陕西人骄傲的事情,让当年的抗日将士得以欣眠,我们以你为豪”…

     

     

     

    当我启车缓缓下山时,心里依然澎湃,也许我是几十年来看望并且在崮顶播放秦腔祭奠英灵的长安东大籍第一人,我不仅是为自己骄傲和自豪,更是为这些千里之外的英灵终于有人为之悼慰而慨叹!

    此次由于天黑的原因没能认真的观看孟良崮和那里的一切,让我稍许遗憾。

    2009年正月初四,我随儿子又一次登上了孟良崮。知其为沂山余脉,海拔高度仅575米,属于石崖山体,南面为开阔地域,北部为峭壁深谷,地形险要,易守难攻。这一次我实地考察了600高地以及74师当年的指挥所等处,几乎走遍了战役所有地点。在将军“饮决成仁,上报国家与领袖,下答人民与部属、、、今永诀矣”绝笔电文处,感受到将军英雄气概又一次重生。而至今遗弃在那里的炮弹壳,那些陈列的坦克、汽车、摩托夹杂着现代音乐伴奏下的枪声、炮声和呐喊声,好像战争再一次重现。

    第三次我是同原长安文化局长陆程久先生以及大长安文化艺术沙龙张军峰、吕胜利二位会长一起去的。时间是2011年十月份,秋高气爽的时候。

    我不知孟良崮山下为何没有卖花的,可能是从来没有人来此纪念过吧。我想,客观公正地认可并悼念曾经的抗日将士能更好的表现民族的包容性和凝聚力,这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而且是对今天来之不易幸福生活的珍惜,这不会有错。也是必要和应该的。

    我依然同第一次一样,打开车门,把秦腔音乐开到最大声音:“众烈士的亡魂听根苗,下河东你们命丧了,千古永垂有功劳,有朝一日太平到,把你们的尸首个个都搬回朝,请来高僧和高道,祭奠你亡魂归上九霄,在朝修座功臣庙……”《下河东》中赵匡胤《祭灵》一曲唱腔回响在山顶。

    在当年所谓击毙张灵甫之地,如今修筑了一个假山洞指挥所,让人体味还原当年的战争过程。我们手捧景区管委会送给我们的塑料花,点燃香烟,深深地三鞠躬。陆老先生的几句悼词让我们眼睛湿润、感慨不已:老家的人来看望你们来了,愿英灵安息……!

    看到我们的举动,十几个山东的教师和游人询问我们是不是将军的家人。我们说不是,只是家乡人。兴奋中的他们和我们交流了张将军淞沪会战获新生、保卫南京洒热血、浴血德安建奇功、抗日铁军美名扬等一系列史实,沂蒙人民对将军事迹的熟悉并认可让我们感动。我拿出冯鹏程老师《抗日英雄张灵甫》一书,介绍了家乡人眼中将军的故事。他们虔诚索要,每人想买一本。我说这本是应承了朋友的。实在的不好意思,热情的他们各自在山上的商品摊上买了类延成先生著的《悲情张灵甫》让我们签名,我们推辞,一非作者,二非将军本家人,由于他们的热情和执着,我们只好以将军家乡人的身份签了名。此况引起了景区一时的轰动。

    据山上一位管理人员说,他们几次发现有人将骨灰埋在丛林中,那些埋骨灰的人是在孟良崮战役中幸存下来而如今故去了的74师老兵的后人。他们死后还要陪伴在这些战友的身旁,多么感人的生死相依战友之情呀!但愿他们的灵魂在这里再一次相聚!

    四上孟良崮,是在2012年的十月份,阳光明媚,这一次我是陪同七十六岁的二叔、八十三岁的长安离休老干部姑父以及表兄嫂前往的。

     

     

    左三张弢、左四《悲情张灵甫》作者类延成,右二孟良崮旅游开发公司总经理赵玉财

     

    在孟良崮战役纪念馆我见到了孟良崮旅游开发公司赵玉财总经理,巧遇了《悲情张灵甫》作者类延成先生。讲述了上次我们给他书上签名之事,认可他在书中对将军的评价以及将军和四个女人不同命运的记述角度、立意点很好,让他也很是激动,探讨将军我们相谈甚欢。赵总还特意安排管理人员专车陪我们山上山下、讲解服务,并且说,我们山东人民尊重将军的抗日功绩,只要将军家乡来人,免收门票,并且提供一切方便,热情接待,这让我心存感激,不光是替家乡人,而且是替那些阵亡的74师将士感激。

     听管理人员讲,为了尊重历史,为了两岸统一,上面有意向将山上雕刻的“击毙张灵甫之地”字迹涂掉,对于政府将要的做法,我甚是欣慰。但愿这一天早点到来。历史不因恩怨而遮蔽,民族英雄的功绩千秋!

    参观完,我们一同在战役纪念馆前合影留念,并且互留了联系方式,加深了感情。

    要离开孟良崮了,我只觉得我和这里有缘,当年的一座小山岗,在经历了那场地动山摇的战役之后,硝烟散去,从此这里就山花烂漫、树木茂密,从此这里就驰名中外,让世人瞩目怀想。

    站在孟良崮顶,环顾四野,平原沃野尽收眼底。

    一切都将在历史的长河里沉寂,可我不会忘记这里,青鸵、坦埠、汤头、垛庄、汶河这些当年七十四师涉足的地方,还有那个当年埋葬将军的小山村野竹旺。我和类延成先生约定要共同去勘察、寻找将军的遗骨。

    也许我还要来第五次、第六次……

    总之,孟良崮,几千里之外,始终牵动着我。

    二零一二年十月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散文)沣水长流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