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春日汉服秀定格古韵浪漫
    • 兰花寄养“开出”致富新路径
    • “魔法菜园”出圈记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文友天地>> 崔彦>>正文内容

    (散文)圆梦佳县

    作者:崔彦 来源:西安日报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01日 点击数:

    家里博古柜的最高层放着一个铜质酒壶,那是爷爷留下的。前年年过古稀的父亲患病做手术之前,把这件宝物郑重地交给我和姐姐妥善保存。并叮嘱我们他如果手术不测,我和姐姐一定要回到佳县在爷爷坟前上一炷香,烧一些纸钱替他行孝。

    每每提起佳县都热泪盈眶。回到佳县不仅是父亲的愿望,而且看看佳县的山山水水,拜访那里的父老乡亲,寻找父亲年轻时的足迹,也一直是我放不下的情结。因为父亲从1976年安葬了爷爷之后,诸事繁忙再也没有机会踏上故乡的土地,然而在他心里一天也没有忘记佳县。

    父亲常常提到佳县的困苦和政府、亲邻对我们一家人的恩情。父亲那个年代的人都有一部苦难史,但是佳县这块铁石般的土地培养出他们坚强的体魄和坚毅的性格。父亲常说:“1947年胡宗南打陕北,民不聊生、生灵涂炭,能捡条活命就很不错了。我8岁时你奶奶就饿死在那个兵荒马乱的时代,当时家里如果有一碗米老人家就能活下来。你爷爷三十来岁正当壮年却突然双目失明失去劳动能力。你姑姑被寄养在亲戚家,你二爸被送给了一个没有子嗣的人家。从8岁起我就在深山老林里砍柴火养活自己和你爷爷,那个时候山里野兽比人多……多亏政府好,我才有了工作,有了妻儿老小。”

    年轻时候的父亲为了求生,携带着双目失明的爷爷踏遍了佳县的山山水水。佳县脚下的黄河滩地留下了父亲的无奈,父亲的长啸,父亲的沉重!1956年,15岁的父亲带着爷爷走出佳县,一路步行,一路劈柴卖钱来到延安,延安市政府接收了他们。爷爷和父亲被政府安排在宝塔山上的一座七孔土窑中居住。同时政府给父亲安排了工作。父亲先在一家机瓦厂工作,后来到了延安歌舞团。那时候,没有自来水设施。全团人的生活起居用水都来自延河,父亲每天要担一百多担水才能满足全团人的用水需要。扁担换了十多条,但父亲的脊梁从来没有弯曲。他浑身都是劲,他要用自己的生命和所有力气来报答救命之恩。他一担一担地挑水,从不喊苦,从不喊累。

    1963年陕西省歌舞剧院成立,由于父亲工作卖力,随团里骨干一起来到省城。在去省城之前,父亲回到佳县与家乡亲戚邻里告别。临行前去了神圣的“白云观”,在那里虔诚祈拜后,父亲抽了一个上上签:“日出扶桑”。解签的道人告诉他:“你们家二代翻身,三代显扬!”父亲满心欢喜,换上了一身全新的中山装,踏上了去省城的路。

    “白云观”的签确实灵验:“二代翻身”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当时二爸被政府安排在延安大学工作,姑姑在通镇小学教书。“三代显扬”业已成为现实,姑姑家3个孩子都考上了名牌大学,弟弟小东16岁就考上了清华大学。他们现在大都在政府部门工作;二爸家的两个孩子也先后毕业于延安大学,有个妹妹如今在美国从事科研工作。我和姐姐各有追求,各有成就,生活充实,日子美满。

    今年5月份,为了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我参加了市文联组织的“西安市青年艺术家陕北行”采风活动,回到陕北,回到佳县,在白云山郑重地为爷爷磕了3个响头,上了3炷香。

    回到西安后,我告诉父亲沿路所见。听到目前佳县大棚油桃长势喜人,王家砭镇5000万元建设新农村,王家洼已建成千亩枣园……佳县不再是一片荒凉、贫瘠的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充满生机,充满希望的土地。父亲听后高兴地合不拢嘴,表示趁自己身体现在还硬朗,一定要全家起营回佳县看看……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散文)微笑
    • 下一篇:(散文)药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