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魅力长安>> 科教长安>>正文内容

    2007公共财政在基层:免交学费尽欢颜

    作者:赵泉 李博海 来源:中国财经报 发布时间:2007年12月29日 点击数:

      2007年9月,西安市长安区五台乡留村的惠建利一共花了100多元,就让两个女儿分别进入五台中学和五台中心小学读书,这在以前他连想都不敢想。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免课本费、免杂费和补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费(即“两免一补”)的新政,惠及了成千上万个像惠建利这样的农民家庭。

      惠建利家是双女户,大女儿今年上初二,小女儿上小学三年级,家里还有年迈的母亲。他和妻子辛辛苦苦挣来的钱,也就勉强够家里的日常花销。

      “以前每逢女儿开学,我总要为学费发愁。两个娃每年各种费用要600多元,一到开学,我就得四处跟亲戚朋友借,借的次数多了,连自己都不好意思再借了。”说起以前借钱给女儿交学费,惠建利总觉得脸上挂不住。“现在可好咧!娃们家上学不用再交杂费,两个女子每年交书费就能上学了,一下子减轻了我很多负担,这政策确实给咱办了实事哩!”

      他还高兴地对记者说,“报上都登了,从明年开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免书费了,到时候我负担就更轻了,两个娃上学每年掏几十块钱就够了,太好了!”

      对于“两免一补”政策的实施,五台中心小学王校长也感触颇深,“以前我们不但要在提高教学质量上下工夫,还要牵挂不少学生因为家庭贫困而辍学的问题。现在政策好了,学生们就可以安心在学校念书了,减轻学校和教师的负担,教师可以一心一意在教学上花心思。”

      关庙村刘步学老汉孙子现在五台乡中心小学,是寄宿生。时隔两年,刘老汉还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听说国家给农村娃免课本费、免杂费和补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费政策时的情形——

      2006年春季给孙子报名的时候,刘老汉却发现儿子一个人耷拉着脑袋呆坐在家里。“问他咋咧,他说没钱给娃报名。我只好东凑西借,才给孙子把名报了。”没想到开学一个多月后,孙子回来说让他去学校领退还的书本费。

      后来他才知道,是国家对咱农村娃娃实行了“两免一补”的好政策。“从那以后,到了开学我们再没犯过愁。因为我家是特困户,又免了课本费,两个孙子才交20多块钱练习本费!”刘老汉高兴得合不拢嘴。

      为这项新政策欢欣鼓舞的不只是惠建利和刘老汉。2006年西安市全面启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当年中、省、市共补助资金16776万元,2007年增加到16891.39万元,全市享受新机制政策的农村义务教育段学生达到了64.4万人,占到全市义务教育段学生总数的66%,享受免费教科书学生的人数上升为19.59万人,享受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学生达到了4.11万人。

      在实行新机制过程中,西安市按照“应免尽免”的原则,增加了免除杂费和补助公用经费的覆盖范围,将免除杂费的实施范围覆盖到所有农业户籍的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明确城市低保学生与当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同步享受“两免一补”政策。与此同时,西安市多措并举,补助农教公用经费2228万元,用于改善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和育人环境;投入1亿余元,对137所规划定点学校实施危房改造工程,投入1335.9万元,用于12所学校实施农村山区及平原定点学校建设工程;安排资金1480万元,对蓝田县4所农村初中的校舍和生活设施进行改造,等等。农民群众发自内心地说“上学交费几百年,今朝免费尽欢颜”,“种田不缴税,上学不交费,这真是和谐社会!”。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热心村民捐资助学
    • 下一篇:西北工业技术研究院产业化基地奠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