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文友天地>> 张立>>正文内容

    (散文)诗情满沣惠

    作者:张立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2年10月16日 点击数:

        9月26日一大早,我们一行三十多人在长安作协门口集合,乘车去距韦曲30多里的兴隆街道沣惠小学去参观采风。本次诗歌采风活动的主题是:游览三河口风光,重温校园时光。之前的几天一直下雨,没想到这天天公作美,虽没有艳阳高照,却也秋高气爽。车走的是老西户路,行到沣惠渠然后贴着水路一直往南开,不多久就到了沣惠小学。

        小学面积不算大,进门是一片宽阔的院落,干净整洁,绿树茵茵。有两株松树,一大一小,立于校园中央,冠盖亭亭,似在伸手迎接我们的到来。树的后面是一座两层的办公楼,活动地点就在楼前一排大杨树与那颗大松树之间的空地上。西侧是崭新的两层教学楼,教室外墙挂着优美的书画作品,楼前的花坛里树立着木牌,上书:你欣赏花的美丽,花欣赏你的高贵,真是别具匠心。东侧的平房应该是老师的宿舍楼了,墙壁上挂着一幅《弟子规》。王秋惠校长是一位书法艺术家,诗文俱佳,学校也不免处处有文化气息,获得的市级文明校园、绿色校园、书香校园等称号可谓实至名归。

        老师组织学生们端着长凳就坐,能和诗人作家们一起联欢,他们稚嫩的脸上洋溢着兴奋之情,但却秩序井然,并不叽叽喳喳。作家们向校方赠送了一些书籍、书画和体育文具用品,还和师生们互动,朗诵诗歌,唱歌吹曲,好不热闹。我也朗诵了一首《永远的李白》,朗诵前我问了学生们,李白也是他们最喜爱的诗人。最喜欢看学子们的表演了,朗诵歌唱童真可爱,音乐舞蹈动感十足。孩子们坐在大松树下,聚精会神地观看表演,大树以其茂密的枝叶庇佑着他们。几位女诗人朗诵的声音太小,我听不清楚,于是走了神,眼光一会儿被淳朴可爱的孩子们吸引,一会儿被轻盈飞过会场的几只蝴蝶吸引,思绪也跟着飘荡起来。我想女诗人应该原谅我,因为她们优雅的朗诵烘托的氛围是如此充满了诗意。

        两个多小时倏忽而逝,作家们和孩子们显然还未尽兴,那就合影留念吧,留下这美好的秋日时光。刚开始还只有大方的学生跑上前跟大家合影,之后几乎所有的学生都鼓起勇气跑上来留影。看着孩子们灿烂的笑脸,听到他们咯咯的笑语,就知道这次校园诗歌联谊会是成功的,不管能不能找回自己的童年时光,大家都觉得不虚此行了。

        午饭后,去了南边不远处的三河口风景区参观。车沿着沣惠渠行驶,不多时忽然看到两岸均有一大片开阔的湖面,树林围绕,绿意盎然。下车一看,真如诗中的江南风景,古典而婉约。原来这里就是三河口了,沣河、潏河和沣惠渠的交汇之处,在周围形成了四五百亩的宽阔水面,名曰仪祉湖,是为了纪念民国时期兴修“关中八惠”水利工程(沣惠渠是其中之一)的水利先驱李仪祉先生。往前可以看到沣惠渠的渠首,沣河水正从闸口喷涌而出,站在桥上下望,水流湍急,真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那样的感悟。闸口由四块石墩隔成五道急流,四块石墩上分别刻着:先辈治惠、四水归一、水润城乡、造福后代(四水应该是包含了上游不远处汇入的太平河)。闸口上还建有两层木质的观光楼,古朴典雅,只是暂未开放。我很好奇,沣河之水并未高过沣惠渠,怎么能灌过来呢?走到闸口旁一眼望去就明白了,只见宽阔的沣河水浩浩汤汤,在此被一道雄伟的拦河坝拦阻,落差处形成数百米宽的瀑布。我以前曾从下方一桥之隔的秦渡镇(沣河古渡口)桥头观看过这景象,浪花翻滚,狂流奔泻,煞是壮观,与坝上看到的宁静秀美的湖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坝上另一侧还有一大片水域,岸边有数十亩杨树林和柳树林,因非周末,加之三河口景区尚在开发,知道的人似乎不太多,所以非常静谧。只有三五个人在安静地垂钓,不远处有一艘渔船在撒网捕鱼,白鹭和蜻蜓贴着水面掠过,逗得水面泛起阵阵微波。几只不知名的红尾鸟儿叽叽喳喳,对面一群鸭子在戏水觅食,嘎嘎的叫声在空中飞扬,真好似一幅江南山水画。秦石老师情不自禁吹起埙曲来,悠扬古老的乐曲伴着风吹过树林的刷刷声,真让人荡涤心胸,忍不住要吟首古诗了。    

        依依不舍的告别三河口,又贴着沣惠渠北行,渠畔是两排整齐的女贞子树,时不时会看到有人在河边洗衣服或淘洗造纸用的树皮纤维。沣惠渠沿途灌溉良田万亩,惠泽一方百姓,以后还将是昆明池和汉城湖的重要水源。两岸一边是长安最大的自然村——北张村(有六七千人口,分四个行政村),一边是种植着玉米的沃土良田。

        驶进北张村,看到村貌干净整洁,屋舍布局整齐,村人普遍比较富裕。有一条街道好几户人家都经营着古老的造纸作坊,门口的墙上贴晒着纸张,有的还是湿的,有的已经干了。“沣出纸,水漂帘。”当地流传下来的民谣,证实了北张村所在的沣河一带造纸的历史之悠久,也描述了纸最初的诞生,天下雨时,河水暴涨,各种植物纤维漂被带入河里,漂到岸边废弃的竹帘上,太阳晒干后揭下来,就成了一张自然的纸。当然这还需要人工改进,沣河两岸的桑树和枸树皮是上好的造纸原材料,因此这一带具备了得天独厚的生产条件,西汉时期这里就有了纸,但还谈不上精美。到东汉,由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无论纸张的质量和产量都得到了很大提升。在其中一户家庭手工作坊,我们参观了造纸的多道工序,我用力在石槽里搅拌纸筋,的确挺累人的,据说手工造纸有七十二道工序(主要工序也有十八道)呢,真不容易。这户的老人站在纸涵边齐腰深的坑里,用竹帘不断从纸涵中“捞”出白色的湿纸(即抄纸工序),累积起来有半尺多高,晚上再用石头压出水分,第二天就可以一张一张揭开晾晒了。抄纸过程的确很神奇,引来一片赞叹声,大家却不知这神奇的背后经过了多少道辛苦劳人的工序。最后就剩下往墙上贴纸、晾干后揭纸并打捆了,这一般是由女人干的,而且技巧要求很高,很花费时间,因此当地过去流传着“有女不嫁北张村,半夜起来站墙根”的民谣。我们一行还见到了张逢学老人,他曾赴美国和北京奥运会表演过抄纸、揭纸,引起了轰动,是北张传统造纸术这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人,获得的荣誉证书堆满了柜子。我用手抚摸着他造出的白麻纸和黑枸纸,似乎回到了诗中的大唐,从那时起,朝廷的科举考试和官文用纸就来自这里,多少大诗人在北张造的纸上写下了不朽的诗篇。王秋惠校长就出生在北张村,和纸结下了不解之缘,她在《童年纸事》、《晒纸》等文章中对此有细致的描写,“儿时的村庄,凡是有墙壁的地方就有纸”,“在我的记忆中,小时最早学会的家务活就是和姐姐一起揭纸”,“我的童年,几乎是在纸堆中度过,家里到处都是纸,地上、墙上、桌上,甚至床上都满是纸,家家如此。”纸多了,涂涂抹抹的时候也多,王秋惠就这样一路走来,成为一位知名的书法艺术家,直到现在她还每天研习小楷,对纸张的珍视,使她下笔格外用心,看过的人都赞叹不已。

    在这巍巍秦岭山下,沣惠学子读书之所,壮丽三河交汇之处,中华传统造纸之乡,时时让人发思古之幽情,展未来之胜景,真是处处充满了诗情,想不读诗写诗也难,何况生于斯长于斯的秋惠女士,她有一首诗这样写家乡——

     

    五里潏河秦时修

    沣水漂帘纸已久

    碧水滋润桃李秀

    古渡石桥几春秋

     

                 2012.10.15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散文)窗外的风景
    • 下一篇:(诗歌)红脸蛋的女孩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