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文友天地>> 张立>>正文内容

    (散文)文朋益友田建国

    作者:张立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2年10月10日 点击数:

    初识田建国老师,是在2010年6月19日大长安文化艺术沙龙成立的联谊会上,只见他总是举着一台单反相机跑前跑后、或左或右,或站或蹲地抓拍镜头,让我还以为是一位敬业的记者。在会上,田老师还为大家献上了一曲《我和草原有个约定》,颇觉深情高亢,唱功了得。他说话也中气十足,非常谦逊有礼。参加这次大会的各界人士有二百余人,作为第一次参加文友聚会的我,只是一个谁也不认识的后辈。当时我和田老师大约说过几句话,因为在几张合影中,我就站在他的身边,让我记住了他,想他应该不会记得那个不善言辞略显木讷的我吧。

     

     

     

        半个月后,大长安文化艺术沙龙在终南山下上王古镇举行第一次诗歌评析会,去的时候在集合出发地,又见到了田老师,他热情地叫着我的名字,让我们坐他的车过去,真没想到他还记得我,看来他已经把我看成他的文朋诗友了,让我甚是高兴。那天评析的正是田老师和我等几人的诗歌作品。田老师拿着他的诗歌打印稿分发到每个人手中,真诚地称呼每个人“老师”,请大家不吝赐教,不留情面地多提意见,谦虚诚恳得好像自己是个文学新人,让我这个名副其实的新人很不好意思。其实当时的他已纵横文坛十数年,发表了数十万字的作品,早已是一位知名作家了。

        赐教当然不敢当,但用心去读是一定的。对于诗歌,我自认是一个眼高手低的写作者。眼高,难免比较挑剔,如果一读之下晦涩难懂,或了无诗意,任他名气再大我也不会违心地赞叹叫好。可田老师的诗歌还是抓住了我。首先是诗歌的形式(或曰建筑)很讲究,他的很多首诗都是四行为一段,全诗四至五段,结构整齐美观,抒情步步递进,颇为自然流畅。其次是他的诗歌注重韵律,每段的一二四行末一字都合辙押韵,显得声律和谐,读来朗朗上口,甚为舒畅。这也是我写诗的基本要求。好的唐诗如《凉州词》、《阳关三叠》等,在当时不也是被谱曲广为传唱吗?宋词元曲就不用说了,本来就是和着音律来唱的。当代的诗歌在被引用的程度和范围上,还不如一些优美的流行歌曲之歌词,这跟大多数诗歌根本不讲究音韵有很大关系。最后就是诗歌的画面和意境,这是我写诗为文的一大短板,但在田老师的诗文里就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他做过多年地质勘探队员,走过的山山水水可谓多矣,加之本身还是摄影师,大好河山就像一幅幅摄影作品储存于他的心胸,一下笔就气势不凡,意境辽阔深远,画面感极强,诗情画意跃然纸上。你看他写的《无雪的冬季》、《辽阔的西部》、《关中大平原》以及长诗《哦,巍巍大秦岭》等,哪一首不是画面壮美,大气厚重,读来引人入胜、让人荡气回肠?他作品中体现出的“诗歌三美”,不正好符合闻一多先生的诗歌主张吗?我与田老师刚好在这几点上不谋而合,真像找到了诗歌的知音。我以为,当代的自由体诗歌不能完全抛弃了唐诗宋词的精髓和中国古代诗歌的传统章法。你看看什么乌青体、梨花体、羊羔体,还有“下半身写作”流派等,把诗歌的尊严都糟践成什么样子了。

        田建国老师除了写诗,他的散文和小小说创作也颇有成就。在大长安文化艺术沙龙出版的散文十家合集《脉散秦川》一书中,录入了他的十八篇佳作。写祖国山河,如诗画一样壮美;记亲朋故人,情感真挚感人。收录其中的《办公桌》和《“家”的步伐》,构思精巧,立意不凡,通过两件不同事物,轻重有序地展开剥皮抽茧层层递进式的看似无意其实有心的回忆。前者围绕着机关单位办公桌的变迁,反映时代的变化,同时还机智幽默地讽刺了机关里滋生的一些官僚习气;后者通过自己住宅的变迁,反映时代的进步,以小见大地折射出了改革开放的丰功伟业。我最喜欢的是《我是家中“四把手”》、《掌柜的与掌箱子的》等生动有趣的文章,一如田老师诙谐幽默的谈吐。他的个性独特的幽默文风,在我身边的作家中是比较奇异和少见的,仿佛有余光中《我的四个假想敌》的谐趣之风,好象也有丰子凯漫画式的诙谐幽默,读来让人捧腹不已。其实,田建国老师的行文风格,就是他以自己的内功修为修炼出的“田氏风格”,是他人难以模仿的惟妙惟肖的独家风范。去年他的散文名作《秦岭,金色的诱惑》一文刊出后,影响很大,很多有识之士之为描写秦岭的散文之冠,多家媒体制成配乐散文传播此文。没有他自出生起就与大秦岭为伴几十年,没有他对祖国山水满腔的热爱,那是绝对写不出这样文采飞扬、气魄宏阔、至善至美的散文佳作的。他的小小说我读的不多,在他博客里读到几篇,同样为其精巧的构思所慑服,以他的功底和阅历只写小小说似乎大材小用了,他向中短篇小说进军也一定会取得优异的成就。

        田老师先后做过知青、地质队员、电工、党政工团干部等工作,虽然早已是单位高层领导,但为人为文,从没有官僚气和公文气,这与他的经历见识与自我修养有很大关系。我想他是很少参加什么官场应酬的,因为他的爱好多么广泛而高雅啊,读书写作,担任省内多个文学团体的理事,还是陕西月光合唱团和山水合唱团的成员,热衷于旅游和摄影,经常去爬山玩水,还成为中国游网的站长,并为大长安沙龙文化艺术沙龙开办了论坛和文学交流QQ群等。其他方面的情况我不太清楚,但他作为大长安沙龙论坛的创建者和管理者,两年多来的付出我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几乎每个人的文章诗歌他都会回复,并把好的文章标红加精,以宽广的胸怀和卓越的文学眼光,给很多文友以鼓励和温暖。每次文友活动,只要有时间,他一定早早赶到,为大家提供方便和热心服务,照相合影时总是给大家拍摄完后,才把相机交给他人,跑过来只肯站在边角上,带领大家喊着“茄子”、“田七”留影。所以在很多活动中,我们大家常常不带相机,因为当天晚上到田老师博客里,就可以高兴地看到大量的高质量的活动照片了,而且他给每个人都很有心地拍摄有特写照呢。

        这次我准备出版个人的第一本散文集,稿件整理完以后想请人点评指正,给点意见,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田老师。因为在沙龙论坛中,田老师几乎读过我发上去的每一篇文章,大多都进行了回复和点评,有不少还蒙他厚爱提升为精华。于是我冒昧地给田老师QQ发去请求,没想到他一口答应了,让我传作品过去。我觉得这太不郑重其事,要亲自送文稿过去才行。正值国庆假期,田老师在单位值班,见到我他很热情,先看了我的文集目录,有一些是他看过的,就提出了一些中肯的建议,比如有部分散文游记的题目雷同,要进一步修改得富有新意等等。难得与田老师独处,自然要好好求教文学创作的问题了。他毫不保留地一一解答,并以自己的创作经历为例,传经送宝,深入浅出地讲解构思立意、熟后下笔、反复修改等让我茅塞顿开的经验体会。一谈就是两个多小时,真是受益良多,不觉时间过的如此之快。可惜因为下午还有其他事,不得不告辞出门。我打心眼里觉得,有田建国老师这样的文朋益友,实在难得,希望以后有机会再向他请教。

    我进入文学圈时间不算长,却发现很多作家文友,竟然都不约而同的写过田老师,其人其文跃然纸上。足见田老师文章之壮美,人格之魅力,圈内之影响不小,留下了不少美谈,感染了不少文朋诗友呢!

     

     

                       2012年10月8日写于长安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杂文)中国需要“较真哥”
    • 下一篇:(散文)窗外的风景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