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本月排行TOP10

    • 春日汉服秀定格古韵浪漫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魅力长安>> 文化长安>>正文内容

    李晓武散文集《半亩沙蒿》出版

    作者:艺术长安 来源:艺术长安 发布时间:2012年08月22日 点击数:

    近日,长安籍作者李晓武的散文集《半亩沙蒿》由北京团结出版社出版。

     

     

    《半亩沙蒿》收录了作者45篇散文和15首诗歌,按内容分为三个小辑:潏水悠悠、渭堤沙蒿、灞岸瘦柳。 本书用平淡如水的叙述,记录了作者人生历程中一路走来,那些细微如浪花,温暖似春阳的风景、事物和人们,让读者在对平凡岁月的回忆中感动,在感动中感恩,在感恩中细细体味和分享友情、亲情、爱情的绵长真味,触动心灵琴弦。

     李晓武,西安市长安区人,汉族,中共党员,从小喜爱文学,上大学时曾组织成立“沙蒿林”文学社,创办社刊“沙蒿林”文学报。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开始文学创作,先后在《初中生周报》《陕西果业报》《温馨诗苑》《初雪》《百姓故事》《运河》等报刊杂志发表文章数十篇,在《子归文学》《新线博客》等网站发表原创作品近50万。

     

    品读带着体温的文字

     

          ——读李晓武《半亩沙蒿》有感

     

        他并不是一名作家,但他却是一个十足的文学爱好者。今天,他的散文集出版了,名《半亩沙蒿》。这个看似土气的书名却带着别样的泥土清香。

        每一个喜爱侍弄文字的人都如农夫,总有着自己的一片保留地。不论是大家沈从文的湘西,贾平凹的商州,陈忠实的白鹿原,还是高建群的“三河”(额尔齐斯河、延河、渭河),都是他们梦魂牵引之地。而对于《半亩沙蒿》的作者来说,他的精神保留地则是终南山下,潏河岸边,那片留着幸福与苦涩的半亩沙蒿。

        如今已进入网络时代,知识大爆炸,信息大革命,偌大的世界已缩变成小小的地球村,科技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乡愁这古老俚俗的东西,究竟还有何意义?在一般人的印象中,现代化就等于工业化,工业化就等于城市化,城市化就等于物质化,一个爱文者将关注的目光仍投向儿时的乡村、贫瘠的土地,恰巧激起了读者的情感共鸣。正是这样的文字,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的体温,重拾起了心底最纯净美好的思绪。

        读《半亩沙蒿》,可以帮我们廓清疑惑。儿时的旧事陈迹,乡贤的嘉言懿行,游子的屐痕处处,无不使我浮想联翩,手中提着箩筐随作者的游踪入山探险,出山时采集的满满的却都是自己的感受。

        故乡之于漂泊游荡的人来说,永远是一根剪不断的脐带,系住浮舟的缆绳。无论你走到天涯海角,乡愁的情丝总拉扯的你心口隐隐作痛,往往距离越遥远,这根绳绷得越紧,在心井上拉出的豁口越深。现代人在物质上虽向往城市文化的消费和享乐,而精神上总是不能忘怀遥远的故乡。长久的遥望远眺会产生一种归依心理,于是乡情、乡愁便获得了一种超越,从记忆库中翻捡出的老照片竟具有启示的寓意,儿时尝食的劣质糖果也能幻化出异常美味的人间珍馐。所以有人说,乡愁是人类精神的后花园。

        文字实际上也是对记忆的一种追悼,所以怀旧便具有了历久弥新的魅力。这本散文集着眼于旧事陈迹,撩拨那根令人心口隐隐作痛的情丝,于是我们不得不打开自己的心灵之窗,探出头去倾听,去感受。他对故乡的追忆,口吻如老农话桑麻,絮絮叨叨,不厌其烦,为其如此,方显得真切。平淡中有丰腴,自然中蕴含着老到。这种气韵不是煽情的豪言壮语,而是在坎坷艰难之后的也无风雨也无晴,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不是愁起绿波的荷梗,而是夹风带霜的松枝。字里行间顿生岁月的波澜,所以文字带着温度,更带着无限真挚。《核桃的记忆》、《山乡春雨》、《父亲的梦》……这样的篇章读来让我们眼眶湿润,内心踏实。我一直有个观点,其实,这世上的文如同路一样,只是回忆的人多了,将它码作起来也就成了文。当这个世界满眼尽是“横论”、“纵述”的冰冷“大文章”时,这般质朴、敦厚的文章却更暖了,与我们更近了。

     

                                       杜杰   2012年7月2日于西安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杨广虎获得第五届冰心散文奖理论奖
    • 下一篇:杨广虎《终南漫笔》出版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