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文友天地>> 文学朋友>>正文内容

    (散文)偷苜蓿

    作者:王祥 来源:西安日报 发布时间:2012年08月09日 点击数: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的三年困难时期,我们长安县斗门公社马营寨人忍不住饥饿,有人就瞅上了苜蓿。

    苜蓿本是牲口饲草,其时几乎各生产队都种,并有专人日夜看护,白天根本无下手之机。于是有人白天踩好点,夜里悄悄下手。若讲天时,当然最好在月黑风高的阴天下手。这样被发现的可能性要小些,而风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掩盖挖苜蓿时的声响。当然,一般都是去方圆村庄苜蓿地里偷,兔子不吃窝边草嘛。

    尽管白天已踩好了点,晚上行动还是不能马虎大意。开始是两三个人的小规模行动,知道的人多了,便一帮一帮地成群结伙。我当时因父亲病故辍学回家,年龄十六七岁,又是长子,便与母亲分担家里的饥寒之忧。看见大人偷苜蓿,不觉心热眼红。但人家嫌我年纪太小是累赘,死活不要,我再三恳求,人家才勉强答应。一天夜里,人家又要行动,我瞒了母亲与一帮人出了马营寨。

    为怕路上撞见人生疑,尽走的是田地或偏僻小道,匆匆如急行军。一路上我不敢开口问去哪村哪庄做“生意”,只是屁颠屁颠、糊里糊涂地跟在大家后头小跑。也不知走了多大工夫,领头人忽然一只手往后一挥挡,大家仿佛被踩了刹车,止步不前,不约而同地猫腰,又就地匍匐。我想,可能是出了意外情况,不由紧张得一颗心怦怦乱跳。只见前头领头人顺瞅瞅、斜瞄瞄、左张张、右望望,想必是凭经验确认没事,一只手向前一指挥,急不可待的大家犹若一支支离弦的箭,纷纷冲进苜蓿地,又宛若飞离树枝的鸟群四散开去。顿时,苜蓿地里响起“刷刷”急促地挖苜蓿声。

    大人们都背着大筐笼,我人小身单力薄,背了个大担笼。大家抢时间,心急手快,没多大工夫个个先后满筐。有人甚至装到顶住筐系,但还要下死劲往里挤塞。最后蹲着用肩膀头儿往起背的时候,若没人帮忙,根本站立不起来。人人满载而归,虽然肩背重负,但想到几天之内一家人不用为下锅果腹发愁,无不心劲十足,一路走得风快。我初次“出征”,几次落在大家后面,领头人总是停下等待照看。到家后,母亲弟妹都睡着了。

    第二天,母亲知道了我瞒着她干的“好事”,把我一顿气打痛骂,之后哭着说,如果父亲还在,怎么能让我一个十六七岁的娃娃为全家生计冒险。没了警告我:偷苜蓿的事儿到此为止,不能有第二次。为了不惹母亲伤心,我宁愿忍饥挨饿,再没跟大人去偷过苜蓿。

    人常说:常走黑路,总有撞见“鬼”的时候。一天夜里,大人们又去外村偷苜蓿,被看苜蓿的发现,人家远处一声吆喝,大家吓得落荒而逃。因慌不择路,一人竟从一人高的土壕沿坎上跌下,一条腿骨折了。还有一次,一人被抓住了,据说被吊在树上拷打。虽说未供出同伙,在家养伤耗时半月多,伤好后多次在会上挨批判,最终认错写保证方才了结。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散文)被当贼抓
    • 下一篇:(散文)民国时曾怒砸杜曲乡公所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