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本月排行TOP10

    • 春日汉服秀定格古韵浪漫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魅力长安>> 文化长安>>正文内容

    《树下弹琵琶的仕女》:盛唐贵妇的闲适生活

    作者:金叶 来源:广州日报 发布时间:2012年08月06日 点击数:

     

     

    《树下弹琵琶的仕女》

      镇馆之宝 陕西历史博物馆

      文: 记者金叶 资料及图片提供:董理

      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所描写的琵琶女形象深入人心。其实,琵琶在唐代是极为常见而普遍的乐器,在各种乐舞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弹琵琶仕女的形象在唐代壁画中也有发现,其中最为有名的是唐墓壁画《树下弹琵琶的仕女》。

      《树下弹琵琶的仕女》于1987年出土于西安市长安县韦曲镇南里王村的唐韦氏墓。现今韦曲镇北原上的南里王村、北里王村一带,是唐代显赫一时的韦氏家族的墓园。此墓发掘时未见墓志,墓主身份不详,墓葬规模较小,出土有陶俑等少量随葬器。壁画分布于甬道和墓室,内容较丰富,题材有朱雀、祥云、男女侍仆、野宴图以及表现墓主生前贵族生活的六合屏风画等。

      《树下弹琵琶的仕女》高159厘米,宽56厘米,位于韦氏墓墓室的西壁。是绘于西壁的六合屏风图之一。画面中央绘出一棵参天古树,树下有花草、玩石。树前空地上有两个人物,一仕女,一舞伎。仕女应是墓主的形象,体态雍容,神情典雅,头梳乌蛮髻,身穿白色窄袖衫,外套黄色半袖,绿色曳地长裙。右腿盘曲坐于凳上,左腿着地,怀抱琵琶。她身旁的树下,一个男舞伎包一方巾、身着黄袍,正随着乐曲,拧腰摆胯,甩动双袖翩翩起舞。

      这样的画面令人印象深刻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在我们今人“庸俗”的眼光看来,这画中二人的性别似乎错位了。男人为女子搔首弄姿地跳舞,看上去有点怪怪的。岂不知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最为叛逆和个性张扬的年代,对男女各自的行为守则本就没有那么多繁文缛节。“妇人为丈夫之相,丈夫为妇人之饰”是当时的潮流,许多时髦男子每天都要化了妆才出门见人的。男舞伎盛装打扮跳舞取悦女主人,又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此男舞伎身材比例很小,与女主人形成鲜明的对照,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等级观念有多么强大。

      在唐代,除多在宫廷殿堂演出的宫廷乐舞以外,非官方乐舞有着更为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深厚的艺术源泉,往往代表着某一时期乐舞艺术的流行趋势和发展方向,并进而影响到宫廷对整个乐舞题材和形式的取舍。此图中的舞蹈显然是已深入民间、较为普及的乐舞形式,一只琵琶,一段舞蹈,不需要专门的乐队和场地,舞者的服饰与苏思勖墓壁画的乐舞图中的胡人舞蹈者服饰几乎完全相同,显然所跳之舞是唐代极为流行的胡舞。

      虽然该墓规格较低,但绘画技法和艺术风格确有着鲜明的特色。根据此墓随葬器和壁画的特点,韦氏墓的年代应在盛唐之后,中唐前期。壁画风格趋于写实,信手勾勒,不加修饰,近于现代速写,但技法娴熟,应出自民间画师之手。画法以墨线勾勒为主,线条多为“兰叶描” ,圆润流畅。设色以平涂、晕染为主,人物服饰、屏风的栏界用平涂法,而山石、树木、人物的发髻则用晕染法,用浓淡墨的变化反映头发的质感。布局合理,构图疏密有致,人物、树林、山石的安排错落有致,并有一定的远近关系。山石只勾勒轮廓,树木粗枝大叶,别具特色。尤其用淡绿在树枝上点抹,有新芽初绽之感,颇有写意风味。树干则用凝重的曲笔表现出树皮粗糙的质感。这幅壁画是研究唐代社会生活和绘画史的珍贵资料。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昆明池:中国历史上第一大人工湖
    • 下一篇:著名实力派书法家程引岳先生赴上海笔会书…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