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文友天地>> 卢剑利>>正文内容

    (散文)灵官峡走笔

    作者:卢剑利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2年07月31日 点击数:

     

    走进风景名胜灵官峡  

     

    走进风景名胜灵官峡  

     

    走进风景名胜灵官峡  

     

     在我们的记忆中,有很多印记是从小学和中学课本中留下的,灵官峡就是这样一个地方。早在1954年修建宝成铁路时,作家杜鹏程来此采访,写下有名的通讯《夜走灵官峡》,经人民日报发表后,文章曾经长时间在中学语文课本里占一席之地,更使灵官峡从此名扬天下。  

    壬辰2012年七月盛夏,笔者受邀参加“水墨凤县,烟雨嘉陵——中国水墨名家赴凤县大型采风活动”,有幸畅游了灵官峡,有了更多的感慨!  

    杜鹏程的《夜走灵官峡》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工地雪大、山高、谷深、风狂的场面,是铁路工人们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忘我的劳动,是一曲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劳动颂歌。   

    这里也是宝成铁路穿越秦岭的险段之一,峡谷集险、秀于一身,近年来随着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现在的灵官峡已经成为游客攀岩、漂流的好去处。  

    《夜走灵官峡》一文中所描写的是两当左侧宝成线一带,而唐代诗圣杜甫的《蜀道难》中所描绘的则是两当的东南太白至成都一带。   

    不同时代文人的立意和观点是很难一致的,但关于灵官峡的奇险与神秘,却达到了空前的统一。  

    史书记载:灵官峡是宝鸡秦岭南麓凤县与甘肃两当县之间的一条狭窄的山谷,是嘉陵江上游第一道峡谷也是宝成铁路穿越秦岭的险段之一。  

    宝成铁路,北起陕西的宝鸡,南至四川的成都,与成渝铁路相连,是纵贯我国西部的运输大动脉。全长668. 2公里 ,贯穿陕西、甘肃、四川三省19个市县。于1952年7月动工,1956年7月完工,比原计划提前了一年零三个月。这项工程非常艰巨,我国筑路工人在修筑这条铁路中创造了许多奇迹。开凿了300多条隧道,架设了900多座桥梁,16次穿过嘉陵江,完成路基土石方工程6700万立方米,打通灵官峡是宝成线上最艰巨的工程之一。  

    灵官峡的走向可分两条:一条是从峡口向西,经过关底下村二组,蜿延曲折至两当桥,向东北沿红崖河延伸,至关底下村一组下边的石拱桥而出峡,全长10余公里,本段全在风县境内。另一条是跨过两当桥向西南延伸,直至琵琶崖,全长也10多公里,在甘肃两当县境内。  

    如今,在距凤县城西南约 5公里 ,陕甘交界之处的灵官峡建设了铁路文化主题公园,为国家“AAA”景区, 在嘉陵江的对岸,就能看见杜鹏程的《夜走灵官峡》被刻在一卷石块上,象永远读不完的书,赫然跃入游客的眼帘。走过摇摇晃晃的铺着木板的铁索桥,灵官峡的显得更加亲近了,峡内一处峭壁上有国民党元老 于右任 先生亲题的“灵官峡”三字摩崖石刻,雄浑古朴,遒劲有力。  

    一个纯天然的峡谷,因为与两大名人联系在一起,便陡增不少意趣。品 于右任 先生的书法,读 杜鹏程 先生的文章,真是一种超值的享受。  

    仔细地看着刻在木板上的《夜走灵官峡》,感受着那种寒冷冬天里恐慌与惊险。   

    “这山峡,天晴的日子,也成天不见太阳;顺着弯曲的运输便道走去,随便你什么时候仰面看,只能看见巴掌大的一块天。眼下,这里,卷着雪片的狂风,把人团团围住,真是寸步难行!……”   

     这是《夜走灵官峡》里的一段描写,纯白描的意境背后,我们体会到了灵官峡的险峻。  

    聪明的凤县人民可能为了让每个游客重新温习杜鹏程夜走灵官峡的感受,铭记修建宝成铁路的劳动者用血汗修建铁路的不易,把已经废弃的旧宝成铁路的钻洞,利用智慧,把女娲补天,火山喷发,鸟语花香等神话的,现实的,浪漫的……结合起来,雕塑着神鬼之象,配着恐怖音响,让游客在惊慌中寻找心里的宁静。  

    走出长长的传奇历险宫,来到了灵官峡景区。灵官峡景区由一线天、十八罗汉、临江古栈道和流珠峡组成。一线天要沿着木板修成的台阶攀援而上,上入雪霄。十八罗汉形态各异,神情慈善地或坐着,或立着,或伸腰……在朱红的柱子修成的框架里展示着不同的境界,怡然自得地迎来送走每一个游客。临江古栈道让人感受历史的沧桑,回味岁月的痕迹,领略今日的美好。  

    人们走进这里,震惊的不仅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还有那穿越秦岭蛇行而来的钢铁巨龙,这里是西北少有的丹霞地貌,整座山崖呈铁红色,嘉陵江水在山谷里流淌,当年的铁路现在已经改道,不再有铁龙穿越其间的呼啸长鸣。  

    灵官峡峡内谷静幽深,滩清水碧,奇峰怪石姿态万千,山泉涧溪抛珠撒玉,丹霞地貌红崖斗险,“美女抱琵琶”、“神龟相对”、“石狮跳江”等自然景观令人遐想联翩。  

    2012年7月28日,笔者一行在灵官峡感受了一番“激情漂流”,我们划着橡皮船从草店至两河口,全程3.6公里,漂流时间一个半到小时。眼前的河段水流清澈,水路九曲连环,险滩繁生,深潭迭出,落差近百米,大小落差30多处。漂流水势时而平缓、时而湍急,平缓时如湖中之水,水面微波荡漾,鱼儿游来游去,可静下心来欣赏美景,也可水面嬉戏;湍急时惊涛骇浪,令人心惊胆战,刺激无比。  

    灵官峡的水来自茂密的森林之下,因为森林可以形成小气候,使这里的空气湿度明显比山外高,走到山间,让人明显地嗅到那种原始森林所特有的气息。由于山高林密的地理特点,形成了“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的森林小气候,也使这里享有“天然空调”、“绿色氧吧”之美誉。   

    随行的凤县文物旅游局的同志介绍说:灵官峡集险、秀于一身险就是沿路不断有绝崖峭壁高逾千仞石崖对峙江水从中流过最窄处仅十余米,抬头看天只有一带之宽;秀就是一年四季各有迷人风景:春天山花遍野江水如蓝,夏天满山绿荫凉爽宜人,秋天遍山红叶胜过春花,冬天青松傲霜水落石出。  

    夜走灵官峡的杜鹏程,通过冰天雪地的火热工地,通过天真老成的小成渝,看到了中国人愚公移山的精神,看到了中华民族憾山填海的凝聚力,看到了贫穷但是富有的民族力量。而我,我们,在美好的季节里,在丰富的物质世界里,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成渝父母那一代人现在应该是七八十岁的年纪了,如果他们在当年火热的工地上不曾牺牲,如果他们在冰冷的老山里冻坏的身体还算硬朗,能够支撑着他们旧地重游,看到当年战友们流血流汗用命修筑的隧洞铁道变成了人间乐园,岂不乐怀!  

    走出灵官峡,满山的美景离我们远去,魔鬼城十八罗汉离我们远去,成渝的父母和那些共和国曾经的建设者们向我们走来。(卢剑利)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散文)秦岭“净土”鹿角梁
    • 下一篇:(散文)美在四季“黄花岭”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