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魅力长安>> 文化长安>>正文内容

    [吉源杯征文]去石婆庙逛庙会

    作者:杜书文 来源:www.xawb.com 发布时间:2007年12月11日 点击数:

    缘于亲戚的关系,我常去长安区斗门镇。早就听说那里的南丰村有个石婆庙,供奉着“石婆”“石爷”大型石雕像,相传是牛郎和织女的化身。听斗门镇的村民讲,自古以来,就有四方民众、香客,带着香、表、贡品来此祭祀、供奉“石婆”。特别是每年“七夕”,这里都要组织庞大的庙会,举行盛大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

      斗门中学的一位老教师告诉我:汉武帝为了南下征讨演练水军,在此大兴土木,开凿昆明池,池面广阔。汉武帝把此池比作天上的银河,为了天地两相对应,就在池两岸,用石头雕刻了牛郎织女的石像。东汉时期史学家班固在《西京赋》里这样写道:“集乎豫章之宇,临乎昆明之池,左牵牛而右织女,似云汉之无涯。”他说:为了纪念“石婆”,几百年来,这里香火不断,僧尼云集,石婆庙和斗门镇由此而名满天下。

      听了这些传说,我几次想亲眼目睹一下“石婆”的尊容,体验一下这里的民俗喜庆氛围,但因公务在身,总是来去匆匆,此愿望便一直未能实现。

    退休后,终于有了机会。一天,妹妹打来电话,让我去石婆庙逛庙会。这正合我的心愿,便和妻儿孙女一起去了。正值春日,我们走在宽敞的乡间柏油大道上,远远就看到了那座金碧辉煌、飞檐翘角的大殿,在春光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一大早,这里就已车马塞途,人头攒动,男女老少,络绎不绝。庙宇门前,横幅高悬,彩旗招展,喇叭声锣鼓声不绝于耳。队队秧歌穿红着绿,头戴红花,手拿彩扇,在大殿前欢快地扭着。一些村里的高跷、芯子也前来助兴。几位虔诚的老人,在后殿石婆像前焚香叩头许愿、祈福,乞求和谐、平安、幸福、安康。那三三两两的姑娘媳妇,手拖手来到庙前,迫不及待地向石婆乞巧,并唱着好听的乞巧歌:“巧姑娘,乞巧来,梧桐树上花儿开。花儿开,树儿摆,我把巧姑娘迎下来。牵牛郎,写文章,我把笔纸献上来。织女姐,你下来,绣个花儿给我戴。我给巧姑献西瓜,巧姑给我铰菊花。我给巧姑娘献蜜桃,巧姑娘教我把画描……”她们边唱边做着各种形象的动作,就像跳着舞蹈。一些情侣,在石婆面前双双烧香叩头,互赠信物,表达他们对爱情的忠贞,期望他们的姻缘地久天长,白头到老……整个庙宇里烟雾弥漫,火苗腾空,纸灰成堆,鞭炮声不绝于耳,让我深深体验到中华民俗的感染力。

     

      

    【庙会上香火旺盛】

     

      是什么力量使人们对石婆庙这样钟情?对“石婆”这样虔诚?一位进香老者告诉我:“石婆就和菩萨一样,大慈大悲,能为乡党带来幸福和安康,解除痛苦和烦恼”。是的,石婆已成了人们心中的偶像,对她的祭祀代表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望、追求和寄托。因为,在牛郎织女身上,无论从爱情、智慧、勤劳、善良等方面,都深深地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这,也正符合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精神。一位斗门办事处的工作人员说:“正因为如此,长安区委区政府和斗门镇政府,才将石婆庙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来加以保护,并拨重金千万,加以修葺,使许多原生态的文化和古代‘七夕’的民俗风情得以保护,并使其得到传承和展现。政府还决定每年七月在这里举办盛大的‘长安七夕传统文化艺术节’,打造‘牛郎织女之乡’。还要建设‘七夕情侣文化公园’,以石婆庙为主体,以传统民俗为主线,由人工湖、天河、鹊桥、乞巧楼、百戏楼等众多景点组成以旅游、观赏、休闲、娱乐、婚庆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文化公园,到时你再来看看!”。我兴奋地说:“这样,石婆庙便具有了浓浓的文化氛围。文化带动产业,产业促进经济,石婆庙将为长安区、斗门镇的发展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我俩都爽朗地笑了。

     

                             (文中配图照片由本站提供)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郑钧:错都在我和灰姑娘分手
    • 下一篇:长安七夕节文化空间的历史遗存与重建构想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