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魅力长安>> 文化长安>>正文内容

    钟鼓之乐

    作者:中国文化网 来源:中国侨网 发布时间:2007年12月11日 点击数:




     

        钟鼓,我国很早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如《诗经·关睢》里,就有演奏钟鼓古老乐器的诗句:“窈窕淑女,钟鼓乐之。”随着社会发展,佛教自东汉明帝永平年间传入中国。由于佛教寺院精神生活上的需要,钟鼓逐渐同佛家便结下了不解之缘,如明清寺院的布置,一般说,佛寺“山门”内,东西两侧居多有钟鼓二楼--东侧是钟楼,西侧是鼓楼;又如,从前老北京时的雍和宫,每天天尚未亮之前一一即在“寅”时前,钟声便响彻了远近周围;每天日落酉时后,点灯戌时前--即黄昏时,鼓声象来自远方的轻雷,集合喇嘛们到殿上诵经。多少年来,住在雍和宫附近的居民,每天都能听到熟悉的鼓声。不仅如此,而且从前老北京紫禁城(亦俗称“皇宫”)附近的居民,还会听到午门上的钟鼓声。《宸垣识略》里亦有记载:“凡视朝,则鸣钟鼓于楼上。驾出入午门,鸣钟。祭享太庙则以鼓。”

     

      钟

     

      古代打击乐器。盛行于青铜时代,这与当时乐律学、声学和青铜冶铸技术的高度发达分不开。由于青铜钟质料坚实和耐腐蚀,至今虽已历经两三千年,仍能给我们留下古代真实的音响。

      钟在古代不仅是乐器,还是地位和权力象征的礼器。王公贵族在朝聘、祭祀等各种仪典、宴飨与日常燕乐中,广泛使用着钟乐。

      据《世本》、《礼记》、《吕氏春秋》、《山海经》等文献记载,相传钟由垂、鼓、延、伶伦所造,表明其历史已很久远。在考古发现中,有原始形态的“陶钟”。河南陕县庙底沟仰韶文化遗址(前3900-前3000)陶钟,由细泥红陶制成,光素无饰,有柄,高约9、径约5厘米。其肩部两旁各有小孔与内腔相通,也可能是一件可系舌的铃。陕西长安县客省庄龙山文化遗址(前2800-前2000)陶钟,长方形,柄实,形似商代的铙(《中国音乐史图鉴》Ⅰ-47至48)。湖北天门石家河青龙泉三期文化遗址(前2400左右)陶钟,扁圆形,通高5.6、口径10×7.1厘米。钟体两面阴刻兽面纹。顶部正中有透孔,可系舌。也似铃。上述三件陶制品的腔体横截面均呈非正圆形,有后世铜制钟的特点。

      钟悬于架上演奏。由于每组(套)编钟悬钟数目不同,架制也有多种。如一梁二柱(河南信阳楚墓编钟,十三件);二梁五柱(湖北江陵天星观一号墓编钟,二十二件);曲尺形二梁三柱(河南固始侯古堆一号墓编 ,八件);曲尺形七梁十四柱(曾侯乙墓编钟,六十四件)等。有些编钟出土时伴有钟钩、穿钉和敲击钟体的钟棰、钟棒出土。甬钟用钟钩或绳子悬系,钮钟用穿钉悬挂。演奏中小型编钟,用T形木棰;演奏大型钟,用长圆形木棒。以曾侯乙墓为例。其T形钟棰长62厘米、木棒长达215厘米。

     

      鼓

     

      鼓是我国传统的打击乐器,按《礼记-明堂位》的记载,在很早的传说中,“伊耆氏”之时就已有“士鼓”,即陶器的鼓。由于鼓有良好的共鸣作用,声音机越雄壮而传声很远,所以很早就被华夏祖先作为军队上助威之用。相传黄帝征服蚩尤的鹿之战中,“黄帝杀夔,以其皮为鼓,声闻五百”(《太平御览》卷五八二引《帝王世纪》)

      到了周代,据《周礼-地官司徒》之载,已专门设置了“鼓人”来管理鼓制、击鼓等事。鼓人所管理的有各种用途的鼓,如寂祠用的雷鼓、灵鼓、乐队中的晋鼓等。其中,专门用于军事的叫“汾(音)鼓”,据《说文》的解释,这是一种长八尺,鼓面四尺,两面蒙革的大鼓。此外,路鼓、晋鼓、等也用于军旅,这些鼓以后发展为各种规格的战鼓,在军事上得到普遍地运用。

      鼓是中国常用的打击乐器,鼓的出现比较早,从目前发现的出土文物来看,可以确定鼓大约有3000年的历史。 在古代,鼓不仅用于祭祀、乐舞,它还用于打击敌人、驱除猛兽,并且是报时、报警的工具。随着社会的发展,鼓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民族乐队、各种戏剧、曲艺、歌舞、赛船舞狮、喜庆集会、劳动竞赛等都离不开鼓类乐器。鼓的结构比较简单,是由鼓皮和鼓身两部分组成。鼓皮是鼓的发音体,通常是用动物的皮革蒙在鼓框上,经过敲击或拍打使之振动而发声的。中国鼓类乐器的品种非常多,其中有腰鼓、大鼓、同鼓、花盆鼓等。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吉源杯征文]回乡记
    • 下一篇:郑钧:错都在我和灰姑娘分手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