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魅力长安>> 文化长安>>正文内容

    杨惠珺:孤独的守望者

    作者:周莉 来源:天下画界 发布时间:2012年06月03日 点击数:

     

     

    杨惠珺,陕西眉县人,2001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油画系,获油画美术学硕士学位。现西安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职称,教学外主要从事架上绘画,西安保利公司签约画家,现居长安。 

     

     

     

    原本贴在QQ群里的绘画作品,我很少看的,多半都是不入流的画家或者学生仔的涂鸦之作。偏偏第一次见到杨惠珺的油画,就是在QQ群,想不到浩瀚网络里竟然还藏了真英雄,不仅令我对网络群体有了更新的认识,更令我对艺术家采用这种方式感到新奇。

    多半画家到这个年龄段,很少会把时间空闲在网络上,更别说每日写博,在群里发自己的作品图片。因为大半的原因是他们对网络十分生疏,对网络营销更是毫无概念。

    不禁对杨惠珺产生了强烈的好奇。之所以如此好奇,更多的原因是他贴过来的油画作品干净利落,有明快的色彩和舒畅的意趣。别说在群里鹤立鸡群,即使在当代青年油画家中,也算得凤毛麟角。

    在杨惠珺的博客,散落着他大量的油画作品,基本都是风景写生,却又不完全等同于写生,在画面里已经凝结成个人独特的语境。哲学求真、道德与宗教求善、艺术在二者之间求和谐的美,也就是艺术精神的追求。譬如空灵和充实。看得出来,杨惠珺力求追逐冰清玉洁、脱尽尘滓的真意境。

    静观万象,唯有与景物直面相对才能深刻感悟其内在的空灵,心无挂碍的与天地对话,于静于动自有一番真性情。在大自然中,他反复的寻觅令他激动万分、热烈而激情的山野乡村的静谧与空灵,似乎唯有这样,他才能更真实的与自然共舞,与心灵对话。

    多年来,他行走在路上,以一个艺术实践者的姿态注重内心的感受,不为高科技发展下的快节奏生活而改变,他以坚毅守卫的艺术态度悄悄地改变和左右着人们对写生的看法。在这思维异常活跃,创新整日被提上议事大厅,新产品不断的推陈出新,旧产品迅速淘汰的快餐文化时代,很多人被物质享受诱惑离真性情越来越远。而他宁愿以一种被大多数人“鄙视”的绘画方式,避免沉浸在现代文明的泡沫快感中。

    走过一山又一寨,杨惠珺的艺术才能被充分发散开来,他的油画作品忽如一夜花开,摈弃了欧洲油画的写实意味,融入了中国绘画的语言和意境,以极写意的方式畅谈山地间,令人耳目一新。有人说,这大有吴冠中之风貌,结合国情文化在作品里进行了“中国式改造”。而我要说,这或许是千百次蝶变之后的“中国式创造”!

    看过很多次杨惠珺的作品以后,我们终于在蓝田的山风中相逢。彼时,天色瓦蓝,四野金光灿烂,秋收的季节,有太多美丽丰厚的颜色堆积在红土地的青山绿野间。杨惠珺站在马达思班的井宇一角,戴着一顶长檐帽,手里拿着油画笔,眼睛在不远处的山麓和眼前的画布来回逡巡。走近了看,竟然是工地上的蓝红条纹布和红色拖拉机。画面干净凝练,没有多余的笔触,更没有琐碎的颜色,更没有旁枝末节的细小情节。干干脆脆脆的几笔就腾挪出一架待运的机器,迎风招展的蓝色条纹布在蓝莹莹的天地间有着静悄悄的绽放着美丽。

    我不禁又看呆了。

    画上的景分明是眼前的景,又分明不是眼前的景,被高度概括了洗练了的画面有种说不出的宁静。谁说这是完全的写生呢?而这又分明就是写生。我忽然以一种醍醐灌顶的方式解悟了写生的真正意义。大自然所能带给你的最直观最真切的感受,扑面而来,却完全没有琐碎的细节,他以自己的表达方式完成了再创造,并对人与自然的和谐进行了深层次反思。

    作为一个画家,杨惠珺曾经以为自己是孤独的守望者,以固守的方式坚持着写生这种传统方式。在蓝田,他忽然发现原来有这么多的志同道合者。面对鲜活的自然景物,这群画家燃烧着无尽的激情,自然以极具感知力的方式席卷了他们所有的痴迷,杨惠珺说,这个时候的自己,往往忘记了困倦,忘记了寒冷。在整个写生的过程中,杨惠珺感觉自己的心灵随着笔端的涂抹不断被净化,世间万物的烦扰仿佛都随风而去,四野,唯有撼动人心的静悄悄的美。

    于是,开始有理由相信,写生作品里的生命力无可替代,成为杨惠珺最鲜活的一种艺术方式,2011年的秋天,他带着妻儿在秦岭山边写生,注视着他的是阳光、蓝天、白云。一间农舍的后院篱笆内,一簇秋菊在阳光下和微风中摇曳、绽放。他深深的被打动了,这种生机勃勃绝不同于公园、花房中的花朵,它生长在杂草和枯枝中,互相缠绕、相互簇拥,好似他与妻儿的爱,好似他与绘画的爱。

     

     

    自小习书法绘国画的杨惠珺,浸润在三秦大地丰厚的周唐文化里,虽然有一天选择了油画这种材质来诠释对生命和大自然的热爱,然而骨子里弥散出来的中国画精神根深蒂固的影响着他的艺术生命。在他的画里,你鲜见对细节的纠缠,他大刀阔斧,以极抒情的方式写出寥落秋意,写出蓬勃春情。以他的话来说,时代再怎么变化,我们骨子里流淌的中国情是不会改变的,我们血液里弥漫的气韵与意境的情趣也不会变。如何与西方油画对话,唯有守住自己的审美标准。

    从来都说文化与艺术分不开,彼此相携互相包容,杨惠珺很早的时候就知道了这点。他常常在一天的写生结束后,写下点滴的感悟,有时是对艺术的阐释,有时是对景色的回味,有时是对人生的畅想,这么多年,他的文字亦可结集。在一篇博客里,他这样写道:“泉水,不足以抚慰整个世界/那些稍显苍老的绿,不再浓情蜜意,微风扶摇/一切都在悄悄地,不为人知的进行/栗树背后的光,艾草滑过的土丘,过客丢下的背影/安卧在秋阳里的斑鸠,灰雀/与不尽唏嘘的妄想,凝视中混沌的欲望/消隐中的事物,全部游进时间的黑洞/一阵风,将成吨的落叶吹出雄关漫道/秋天,又是秋天。”

     

     

    “阴雾中的秋野到处是秋收后的色彩,刚翻新的土壤、还未锄完的黄绿色豆草地,田地里悠闲地小牛、远处晨雾中的山坡、树木、田野,一切都融为一体含蓄而丰富。近处的树木色彩也失去了夏日那浓郁的绿——这就是丰富、微妙、生机勃勃的秋野。”这样的景色,即使想想已经绝美,雨后的山村里透些凉意,偶尔又飘些雨星把屋顶、树木、花草刷洗得干干净净。杨惠珺坐在农舍的屋檐下撑起画箱,心一下子也清凉了,闻着花香和泥土,自己早已融入这山村小院的幽静之中……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中国著名书法家程引岳专辑出版
    • 下一篇:寻访1900多年前的手工造纸技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