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文友天地>> 文学朋友>>正文内容

    (散文)我当记工员

    作者:王祥 来源:西安日报 发布时间:2012年05月16日 点击数:

    1963年,我们长安县斗门公社马营寨大队第二生产小队选我当记工员。每天半后晌,我放下手中活儿,开始自己的“专职”工作——拿上记工簿子,去田间逐一记下每个社员出勤的晌数和姓名。当晚在村街一处电灯下,社员们一个个来领自己的工分票。给哪位社员每晌发多少工分票,我无权决定,得由监工分票的副队长根据其所干活的轻重、难易定酬,再由我发给相应的工分票。

    1964年秋,阴雨连绵。秋收未罢,上面派来搞“社教”运动的工作组就陆续进驻各村。我们马营寨的两个小队各进驻一组。工作组天天晚上开会发动贫下中农、积极分子带头检举、揭发所谓“四不清”干部、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的各种问题。怕有人在会场上面对面抹不下脸,工作组不但在两个生产小队设置了意见箱,还在群众会上说:他们是中共中央西北局直接派下来的——树小根大,鼓励群众尽管放大胆,无需心存顾虑。有的人捕风捉影,有的将小夸大,当然也不乏平日对干部心存芥蒂的报复者。贫下中农出身的干部尚且如此,我这个地主家庭出身的记工员岂能安稳?我忧心忡忡私下去找我们二小队队长王西玉,请求他赶紧免了我这个出身有问题的记工员,以免拖累他。但王西玉说你这时候撂手不干,人家会说你不愿意继续革命。听此一说,我没办法了,只得在惴惴不安中听天由命地挨日子。

    几天后的一次夜会上,有一名贫农成分的社员揭发大队党支部书记王俊的问题,说他在阶级路线方面有问题,证据是委任我这个地主子弟当记工员。主持会议的工作组组长老邱当会宣布撤销我的记工员职务。

    大队党支部书记王俊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西南剿匪和抗美援朝战争。上世纪50年代初组织上安排他在甘肃省某单位工作,他自知文化程度太低,恐难以胜任,要求解甲回乡,当了马营寨大队党支部书记。他党性、原则性极强,县乡级政府人人皆知,在方圆各村群众中也是出了名的人物。但有人在会上说他:见“把”不做,工分蛮多;出门一看,工分一万;大衣一披(王俊冬天总习惯披件黑布大衣),工分一堆……

    一天,社教工作组成员将我叫去,说有人反映王俊在我当记工员期间混领工分票,我说绝无此事。但他们说的“有鼻子有眼儿”。历来大队干部的工分是由两个小队共同负担,年终按满勤结算,那是大队会计的事儿。再说,每晩发工分票有众社员和监工分票队长在场,况且工分票发出多少,余额多少,每次发工分票结束都要能对上码儿。但工作组人员不顾这些。无奈之下,我要求他们叫反映者来对质。他们方语塞,才叫我走人。

    1965年春,中央关于社教工作的《二十三条》下来了,村里的形势不再严峻如前,一下子宽松多了。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诗歌)春雨终南山访友未遇
    • 下一篇:(散文)我的余事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