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文友天地>> 文学朋友>>正文内容

    (散文)寻访赤兰桥

    作者:陶唐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2年05月11日 点击数:

    宜春苑外最长条,闲袅春风伴舞腰。

    正是玉人肠绝处,一渠春水赤兰桥。

    这是晚唐著名词人温庭筠《杨柳枝》中描述长安赤兰桥的诗句。前年冬移居城南,无事乱翻书,经意不经意间,看到一些关于赤兰桥的记载:

    《西安通览》云:“赤兰桥位于郭杜镇南4公里,潏河北岸。”

    明代赵廷瑞《陕西通志》载:“香积渠,隋文帝开皇三年(603年)筑京城,引香积渠水,自赤兰桥经第五桥西北入城。”

    清雍正《陕西通志》载:“永安渠,隋文帝开皇三年(603年)自香积渠堰分出,经赤兰桥,西北入城,经西市而入苑。”

    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史念海先生在《长安史籍丛刊》的总序中写道:“唐代永安渠导潏、交之水入城,城南渠上筑桥不少。石梁横悬,即成游览胜地。”

    杨思植、杜甫亭在《西安地区河流及水系的历史变迁》一文中引陕西省地质局水文一队的资料说:“在今周家庄、赤兰桥和东西干河一带,遗留有极为清晰的呈东西向古河道,它为交河的遗弃河谷,在遗弃河谷的中心到处皆有积水池,并有涓涓细流。”

    初读这些资料,潏河、滈河、交河、永安渠、香积渠等名词纠结在一起,常常彼此交混不清。这是因为交河的水主要来源于潏河,有时候交河也被称为潏河,或说皂河原为潏河古道,所以有时候也被称为潏河。总之,不同文献中出现的潏河,所指是有所区别的。我们常说的八水绕长安,其中发源于秦岭北麓大峪的潏河,即是其中之一,为汉、唐长安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在其经过的少陵原、神禾原之间形成了一个土地肥沃、风景优美的小平原——樊川。由樊川向西,潏河在牛头寺附近分为两支,向北为皂河(一说皂河原为潏河古道,潏河原本沿今天的皂河河道直接入渭。后来为了预防洪水灾害,潏河经人工改道经神禾塬,在香积寺附近与滈河水汇流),向西则与滈河在香积寺南面交会,易名交水。交水西流,在秦渡镇附近汇入沣水。交水的名字出现于北魏,是指潏水、滈水交流,从香积寺至入沣水这一段。《西安通览》混淆了交水和潏水,故云“赤兰桥位于郭杜镇南4公里,潏河北岸”。而陕西省地质局水文一队的资料无疑是正确的,即“周家庄、赤兰桥和东西干河一带,遗留有极为清晰地呈东西向古河道,它为交河的遗弃河谷。”史念海、曹尔琴《游城南记校注》一书中有《城南图》,明确显示永安渠从潏、滈二水合流处引出,西北流经赤兰桥后转向东北,又经过第五桥、沈家桥流入城内。这和明清两代《陕西通志》的记载是吻合的。

    暑假的一个下午,闲暇无事,遂骑车寻访赤兰桥。出门西行,不过几分钟,就到了张杜村。古人用“长安韦杜,去天尺五”来形容韦姓和杜姓两大望族的显赫地位。如今的韦曲和杜曲,是长安区的两个街办,看上去和其他地方没什么区别。但在汉、唐时期,这里可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好地方。在这片土地上曾生活过韦、杜两个极为显赫的家族,从这两个家族走出了30多位宰相。

    由张杜向西南方向有一条竣工不久的水泥马路,路边的绿化尚未完善,来往车辆也不多。沿着这条马路前行几分钟,有一个很大的村庄,就是赤兰桥村了。

    穿过村子,村南有一个很大的预制厂。过了预制厂,走了大约二百多米,路两边变成了一块一块极为凌乱的水塘,塘中长满了密密匝匝的状似芦苇而又不是芦苇的植物,偶尔有一点露出的水面,呈现出酱油一样的颜色,还伴随着一丝腥臭味。这时有一个小伙子拉着架子车从身边经过,我问他这里是不是交河,小伙子说不知道。我又问这里的水是活水还是死水,小伙子仍然不知道,但是告诉我说,这些水塘都是挖沙遗留下来的,水里还有鱼,偶尔有人来这里野钓。我想这大约就是温庭筠诗中的“一渠春水”了。遥想千载以上,永安渠从香积寺附近的福堰引出,两岸垂柳成行,一路碧波荡漾,迤逦而来。在今天赤兰桥村南面,杨柳在春风中飘然起舞,石梁桥巍然横悬。诗情画意,美不胜收,非文字所能尽述也。

    再往南走,路两边是半人高的玉米地,上一个坡,就是另外一个村子了。我觉得赤兰桥的遗迹大约是找不到了。同样的穿村而过,在村北看到了一位放羊的老人,老人脸色红润,衣着干净朴素。我想年龄大一点的人或许会知道一点赤兰桥的历史,便下车向老人问好。

    闲谈中,老人印证了我的想法,南边的水塘所在实际上就是废弃的永安渠。渠上原来有桥,大概就是我要寻找的赤兰桥,后来年久失修,桥断了,又有人叫做“赤(吃)断桥”。我又问池塘中貌似芦苇的植物叫什么名字?老人说山里人把这种植物叫茅拉(音),本来生长在秦岭山中,记不清什么时候开始在河道中迅速繁殖起来,无法收拾。我问老人茅拉有没有用,老人说他还不知道这东西到底有什么用。老人还告诉我村中现在大约有两千多人口,绝大多数姓王,听老辈人讲大概是从王曲迁移过来的。

    夕阳已经落山,晚风渐渐带来一丝丝凉意,田野中耕作的农人纷纷走在回家的路上,我也该回家了。

    附记:安徽省合肥市亦有赤兰桥,在今桐城路桥附近。南宋词人姜夔曾居住在赤兰桥附近,其《淡黄柳》题序中说:客居合肥南城赤兰桥之西……又在《送范仲讷往合肥诗三首》第二首中这样描述“我家曾住赤兰桥,邻里相过不寂廖”。陈克《菩萨蛮》也曾写道,“赤兰桥尽香街直,笼街细柳娇无力。”

    浙江台州椒江章安镇章安桥旧称赤兰桥,始建于汉代。横跨章安街回浦河上,今桥为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重建。此桥拱券形三洞,中间一孔的拱券高10米,两边各有望柱10根,刻有狮、猴和莲花,兰板浮雕各种花卉,工艺古朴精美,桥两端铺石级,西端与祠山庙相接。历代名士赋诗赞咏。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清渭楼的前生今世
    • 下一篇:(七律)终南山行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