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春日汉服秀定格古韵浪漫
    • 兰花寄养“开出”致富新路径
    • 爱心萝卜传温情 社区关怀暖人心
    • “魔法菜园”出圈记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名家赏析>>正文内容

    (散文)潏河记

    作者:高亚平 来源:西安晚报 发布时间:2012年05月02日 点击数:

    潏河发源于终南山,其上游称为大峪河。大峪河、小峪河、太乙河三水在杜曲江坡村交汇,始称为潏河。潏河从终南山东南部发源,横贯整个樊川,流向西北,最后入渭河,系历史上著名的长安八水之一。潏者,水涌貌也。从其起名看,潏河昔年之水,当是相当丰沛的。事实上,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潏河之水还是清澈且丰盈的,因为小时候,我曾在香积寺一带亲见。潏河之水变得浑浊,水量减少,只是近四五十年的事。是天灾?抑或人祸?我想后者的因素当更大一些吧。

    我的家乡稻地江村在樊川的腹地,村南为小峪河,村北为大峪河,村西为太乙河,三水把我们村庄包围着,可以说,潏河惠及我们村多矣。且不说膏腴的土地,众多的河汊,丰饶的物产,即就是四时美景,也让乡人受用多矣。据元人骆天骧所著《类编长安志》(胜游·潏水)条云:“樊川河至瓜洲村分为二水,一水至下杜城,出原西北流为漕河,至汉长安城西北入渭。一水瓜洲村起梁山堰至申店上神禾原,凿深五六十尺,谓之沉河,至香积寺西合御宿川交河。皆胜游之地。”由此条记载可知,潏河所经之樊川一带,历来都是风景优美的地方。少年时代,受条件所限,我只能在村庄周围活动,故目光所及,仅为潏河上游的景致,具体点讲,就是大、小峪河地区。太乙河,因隔着一个小村庄上红庙,我去的次数也很少。上小学时就不用说了,我至今怀念上中学时的那一段时光。1980年,我初中毕业,考入樊川中学,学校在我们村东,约三四里路的样子。因其建在小峪河边,故我常得以顺着小峪河上学下学。那真是两年美妙的时光呀。清晨,我们吃过早饭,相约上三两个要好的同学,沿着小峪河畔的林间小路,溜溜达达地向学校走去。若在春夏,路边一定有蒲公英开放,有苦苣儿开放,那金灿灿蓝莹莹的样子,人见人怜。还有石子花,状若梅花,红艳艳的,随意地点缀在路边、石头边。露珠积在花瓣上,霞光一照,晶莹闪亮,若珍珠,若翡翠,美艳无比。画眉鸟、斑鸠在林间叫,声音清越。喜鹊、山雀也不甘寂寞,不时嘁嘁喳喳地叫着,从天空飞过。河水哗啦啦地流着,水深处幽做一潭,清浅处则有白石露出水面。水中有鱼儿,在自由地游着。而我们也如鸟儿、鱼儿一样,快活地在路上走着。说我们少年不识愁滋味也好,说我们不知人生艰难也好,反正当时尽管日子清苦,但我们依然是很快乐的。到了学校,上完四节课,中午回家,依旧顺原路说笑着返回。一日两次,乐此不疲。我想,两年下来,连路边的小草、野花,怕也会认识我们了吧?如若是秋冬,则可赏小峪河畔满树的黄叶,可看终南山皑皑的白雪,草枯石瘦,景致则另有一番风味。在小峪河畔行走,可谈天,可嬉戏,亦可温书。尤其是考试时期,学校管得不严,溜出校门,走到河边,或在林间小路上踽踽独行,或找一丛树,半卧半坐在那里,默默诵读,实在是美哉悠哉。若读累了,还可以脱掉鞋子,把脚伸进微凉的河水里,一任鱼儿在脚板边游弋,而一颗略带几分惆怅、落寞的心,则带着对未来的憧憬,随了头顶的小鸟,飞向远方。想一想,那已是二十多年前的旧事了。

    其实,我第一次见到潏河,当在六七岁时吧,只不过,当时年龄小,不知道眼前所见的大河就是潏河,更不知道它的上游,就从我们村边流过。我的一个姑姑嫁到郭杜镇东南边的小居安村,每年夏忙和秋收后,奶奶总要去姑姑家,而每次去,总要带上我。那时交通很不方便,我们总是鸡啼时起床,在家中做一顿饭吃了,然后从村庄出发,步行到杜曲,乘坐长途客车,赶到韦曲,之后,再从韦曲出发,步行去姑姑家,沿途有十多里路,要经过三四个村庄。我第一次去姑姑家,是在一个深秋。长安一带,讲究每年娘家人给出嫁的闺女送糕,送糕就是送蒸好的花馍,再配上十个搭头。所谓搭头,无非是十个柿子、苹果、核桃什么的,取十全十美之意。贫寒人家,也有不带搭头的,总之,因家境而定吧。那次将近中午时分,我们方到了温国堡,且远远地看见了香积寺。再往前走,眼前骤然一亮,哦,一条大河,宽有十多丈,在路边的脚下缓缓地流。而河岸边,则长满了一人多高的瑟瑟的芦苇。我因从小未离开过家乡,从未见过如此大的河,一时惊诧极了。我好奇地问奶奶,此河叫啥名字,她也说不清楚。但自此,一条大河便长久地在我童稚的心灵中流淌了。

    算起来,我近距离地和潏河接触,当在四年前的春天吧。那年春天,我忽然想去少陵原畔的杜公祠里看梅花,结果兴冲冲地进了杜甫祠堂,才发现自己来晚了,院内那棵明代的梅树,已谢尽了梅花,生出了嫩绿的叶子。我大失所望,只好匆匆浏览一下,步出祠堂。出来后,我望望天空,见时间尚早,又得知此处离申店不远,便对身边的朋友说:“我们去潏河边转转吧!”朋友颔首。俩人便闲聊着去了。不到一刻钟的工夫,便到了潏河边。此处的景色确实不错,东临少陵原,西倚神禾原,两原夹峙,河水便在樊川里静静地流。满川的油菜花和绿油油的麦苗,两河岸的绿树,天蓝云白,南望是隐隐的终南山,河边寂无行人,此情此景,几可让人忘忧。我们在河边游玩了三个多小时,才依依不舍地返回。归读志书,方知古人记潏河边樊川景色:“其山水之清,松竹之秀,花芳草绿,云烟披靡,晴楼巍巍,倚空而瞰山,洒然有江湖之趣焉。四时之间,春畦斗碧,夏云堆白,疏木霜秋,鱼村雪晚。人之游者……不知倦焉。”实不我欺也。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散文)辣子
    • 下一篇:(诗歌)手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