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魅力长安>> 文化长安>>正文内容

    [吉源杯征文]你好,我的新长安

    作者:聂晓阳 来源:www.xawb.com 发布时间:2007年12月04日 点击数:

    当接我们回家的车已经过了韦曲,妻子忽然问:韦曲还有多远?是啊,不知不觉间,韦区已经和西安城区浑然一体了。

      十分钟后,我们到了老家村口。妻子忽然又问我:到你们村还有多远?在她的印象中,我的小村距离柏油路最少还有两公里。可是,就在几个月前,一条崭新的柏油路已经悄悄地延伸到了村口。开车接我们的朋友说,过去每接送我一次,就得洗一回车。现在油门一踩,走子午大道,车子不颠不簸,就到了家门口。

      路过韦区的时候,我打电话问捎些什么菜回去。父亲说什么菜也不用买,“现在路好了,家门口每天早上都来卖菜的,什么都有。”父亲现在随身装着手机,他把铃声调到最大。每次他的手机一响,周围就有好几个人同时查看自己的手机。我记得就在五年前,邻居们对我的手机还很好奇,那个时候村里的信号也很不好,接一次电话要断两回。

      一进村子,首先看到的是家家户户房前屋后火红火红的柿子树。这些柿树的叶子已经落光了,剩下满树的柿子,惹得儿子一阵欢呼。“这些柿子你可以随便摘,随便拿。”一位邻居对我儿子说。另外一位邻居则抱怨说:这么多柿子,怎么吃得完———你说怪不怪,过去那么馋,涩柿子都想吃,现在这么甜的柿子,咋就没胃口呢?

      是啊,印象中过去的柿树比现在还多,但从来没有看到这么红、这么繁密的柿子,因为它们一入秋就被摘光了。我记得为了便宜,父亲还曾骑车到山里买过柿子。据说柿树叶子能入茶,母亲还专门做过,谈不上香,不太苦而已。过去一入初冬,母亲还要晒罗卜干。现在村里的小孩子已经没有人吃过这东西了。

      尽管一年来一直身在北京,但父亲在老家已经“见”到我好几次了。今年两会期间,我忽然接到父亲的电话,说他在东方卫视里看到主持人采访我的镜头了。我问在哪儿看的,父亲说在家里啊,家里现在能收看有线电视了,50多个台呢。

      这次回到家乡正好赶上好天气,初冬的太阳照在农家的院子里,人的整个身心都随着阳光灿烂起来。过去我一直觉得家乡的阳光似乎永远比别处的更温暖。但在2007年这个岁尾,当我携妻儿再次走下从北京到西安的火车时,我忽然明白了:老家冬日的阳光之所以这么温暖,是因为老家过去的冬天总是太冷。在我孩提时代的村庄里,连一捆硬柴都是冬天的奢侈品。那个时候冬天一来,家家户户都要煨炕。通常硬柴(树杈)是很珍贵的,要留着春节烧用,所以煨炕的多是夹杂着垃圾的碎麦秸,火一点,浓烟就从土坯房的所有缝隙里钻出来。夜幕来临,从农田荷锄归来的人首先看到的,就是村口冒出来的烟。残阳似血,青烟交错,是我小时候长安农村的典型记忆。现在,全村人做饭都用上了煤气,很多家里还烧了土暖气。做饭的炊烟看不到了,煨炕的青烟也消失了。

      在这个我度过童年的小村,6岁的儿子最喜欢的游戏,就是在村外把枯草树杈聚拢在一起“烧荒”。我注意到在韦区变得越来越洋气越来越繁华的同时,小村外的河滩却变得越来越“荒凉”了。五、六年前种的树已经成了林,据说步行穿过树林要走一个小时。林子里有了野鸡。就连过去曾经重度污染的小河,现在不但恢复了清亮,而且还经常能看到野鸭子和不时蹦出水面的鱼。

      曾经被严重污染的河流变清了,曾经乱坟林立的河滩成了密不透风的林子。曾经的炊烟,曾经的泥泞的土路,冬天的柴,土炕,都被一股叫做“科学发展”的潮流淹没了。属于我孩提时代的记忆大多已经成为历史。我的长安只能在记忆中寻找了。

      也好,就让那个旧长安栖居在我的记忆里吧。今天,父辈们已经开始在这片生养他们的土地上过着烧煤气、坐出租、有水泥路和有线电视的新生活。一个新的长安,正在邻居们幸福的抱怨中茁壮成长。在这片古老而充满希望的土地上,让我轻轻地说:你好,我的新长安。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吉源杯征文]长安农民
    • 下一篇:[吉源杯征文]永远的南山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