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魅力长安>> 文化长安>>正文内容

    少陵原袁天罡、李淳风墓寻迹

    作者:传媒利剑 来源:凤凰博报 发布时间:2012年03月22日 点击数:

    中国历史上的唐朝有位“国师”叫袁天罡,是李世民的“易学顾问”,擅长星相、占卜和堪舆之术,是《称骨算命术》的发明者,也是《推背图》的作者之一,传说他对选墓颇有造诣。

     

     

    西安市长安区少陵原被认为是袁天罡墓遗迹

     

     
    在西安市长安区少陵原有座杜公祠,是纪念诗人杜甫的祠堂。祠堂座落在一个黄土坡上。而黄土坡上面就是一片平整的田地。在这片高高的田地里,相距不远,有两位唐朝名人之墓,一位是当朝太史令李淳风,另一位便是当朝风水国师袁天罡。两墓形状都像两个凸起的大馒头一般,两座墓相距有三里多,之间是一个大湾,是十足的三里湾,牛头寺就坐落在中间的大洼里。李墓在南,已被盗掘,而袁墓在北,依然完好无损。两人均通堪舆神术,技艺相差无几,但墓之境遇却为何大相径庭?这还得从他们为皇帝李治和皇后武则天选墓说起。

    传说武则天当政之时,分别差丞相李淳风与国师袁天罡外出选择皇陵。数日后,两人回朝交差。谦让之后,李淳风先讲:墓穴选在长安以远的西北某地,并埋下了一枚铜钱。袁天罡后说:也选在西北某地,并砸下了一颗铁钉。于是武后便差人与他们前往验证。不期而遇,两人分别选的,竟然是同一穴地。当差人挖开验看记号时,大家惊奇地发现:果然有枚铜钱,孔中砸着一颗钉子。武后赞叹二人神功,李袁二人则谦让不已。武后厚赏两位,便把陵墓建在此地,后来与皇帝李治同眠,并为自己立下一块无字碑,任后人评说,这就是乾陵。

    关于此段故事,也有另一版本,内容大同小异,不同的是说李淳丰的铁钉砸在了袁天罡的铜钱孔里。

    李袁二人后来也陆续为自己选了墓地,说来也巧,竟也选在同一地点:长安东南杜公祠的黄土崖上,仅相距数百米而已。

     后来李淳风临终之际,袁天罡前往探视。李言:我自愧不如你啊!我死后数百年,墓将被盗,而你之墓,则可久保无患矣。袁问其因,李答:果报所致也!再问,李又答:我当丞相,积怨甚重,必累及身后。而你为国师,一向消灾解难,积功累德,故可保无患矣!

     今果如李淳风所言。李墓门户洞开,游人亦也可下至墓室“参观”。地下墓穴中空空如也,所有遗物早已荡然无存;而袁墓则一冢黄土,青草萋萋,完好无损。

    倘或究其原因,但听守墓者言:袁墓所处之地,历代均为兵营,无人敢于盗掘。既便解放以后,破旧立新之时,这儿也是军事重地,闲人免进,况且坟头还安装一个雷达。后来军队撤走,地方政府又在坟头安上一个报警器,也属国家保护设施,因此无人敢动这根毫毛,于是此墓便这样幸存下来。

    不知这是偶然还是必然?

    这个故事也有几个版本,其相同之处都说李袁之墓都建在相距不远的一个风水宝地,而不同之处则说李袁之墓位于阆中的天宫院。

    古人讲“一坟二房三八字”,把选墓排在第一位置。墓之吉凶取决于风水环境,而人之旺衰又取决于什么呢?现如今专家学者普遍认为李墓真袁墓假,很有些扬李抑袁的势头,虽都有多处疑冢,但一般人还是这样认为的。据说前些年某一气功组织,测出袁天罡墓一带,气场很强,就在此处建了两座平房,用来采气练功。后被查封,人去楼空,房屋废弃,只剩下断壁残垣。搬不走的房屋主体,成了一个空架子,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

    一片荒草中,曾有一座坟墓,这里埋葬着一位生前身后都是很出名的人,然而遗迹没有了。坟墓是对死者的一个纪念,如果有坟墓无人念,那是一种失落;如果有坟墓招人恨,那是一种羞耻,如果有坟墓遭人骂,那是一种卑鄙。如果有坟墓有人祭扫,那显得很自然;如果无坟墓无人理睬,那显得很正常;如果无坟墓有人怀念,那是一种荣幸。袁天罡就是后一种人,所以没有什么遗憾可言,他的墓虽无犹存。最大的丰碑不是建在地上,而是建在人们的心里,永不磨灭的坟墓也不是堆在地上,而是留在人们心底。最好的碑文,不是文人的粉饰之词,而是死者在后人心目中的地位;最好的墓志铭不是埋在地下,而是流传在人们口头上。

     

    莫怨此地失坟茔,众人早已记心中。

    若留智慧予后人,胜似墓冢高千重。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蜡女灯郎》故事情节简介
    • 下一篇:张军峰:我只是个草根文学的举旗者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