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春日汉服秀定格古韵浪漫
    • 兰花寄养“开出”致富新路径
    • 爱心萝卜传温情 社区关怀暖人心
    • “魔法菜园”出圈记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名家赏析>>正文内容

    (散文)挑菜节

    作者:韩健畅 来源:西安晚报 发布时间:2012年03月11日 点击数:

     


      《三月》——古代女子春游图景 王可伟 作


      《古代风俗百图》之踏青 王弘力 作

    中国人和野菜的亲近,恐怕是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不能相比的。《诗经》的第一篇就说:“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之后有采蘩有蕨薇,而薇就是现在秦岭山中的野豌豆,伯夷叔齐耻食周粟,指的就是这。中国人也食肉,即猎,但和肉的关系远不如和野菜密切。肉固然香,但菜的鲜嫩、清爽却又是肉食不能替代、比拼的。而有的菜蔬,尤其如此。張衡《南都賦》:“‘春卵夏筍秋韭冬菁’便是補益滋味。”三月韭,佛张口,更遑论人?

    在中国人的生活中,采集野菜成为一种流行的必然的农事活动,或者说是农事活动的两项重要内容之一,这两项一是“菜”食,一是“粮”食,而这“菜”食几与“粮”食同等。其实,中国人一直就宣扬吃菜的精神,不只以为俭朴,也以为清廉。“糠菜半年粮”在粮食不易获得的时代,菜就是维持生命的主要物质。《菜根谭》说:“咬得菜根,然后百事可做。”以咬菜根为人生向上奋斗的一种激发精神,并且提倡崇尚。

    正是因了这种源远流长的和野菜的关系,到唐代时就把挑菜的活动固定成了一个节日,名曰“挑菜节”,这个挑菜节被放在每年的二月初二。这个时候,冬天刚刚过去,但是一般地,九还没有尽,天气还冷。但地气已经回暖,地里生长的野菜正在返青发绿——这是一年里野菜最嫩最具营养且最美观的时候,把这个日子设为挑菜节最合适不过了。不过,现在的人们只知道这个日子是龙抬头,已经很少有人知道是挑菜节了。其实,最早记录龙抬头的是明代刘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卷二《春场》,这要比在唐代就确定下来的挑菜节迟得多了。应该说,最早的二月二就是挑菜节。这一天还有一个节日就是花朝节,但到了南宋,花朝节改在了二月十五日,而不是二月二了。

    唐李淖《秦中岁时记》说:“二月二日,曲江採菜,士民游观极盛。”在唐人的诗中有很多是吟咏这个节庆的。挑菜节的风气起于都城,但流风所被,四野景从。刘禹锡《淮阴行》之五说:“无奈挑菜时,清淮春浪软。”说的就是江淮一带挑菜节时的流水。郑谷《蜀中春雨》也说:“和暖又逢挑菜日,寂寥未是探花人。”这是在秦岭南面的四川了。而白居易《二月二日》诗最有情致:“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青衫细马青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没说挑菜,但菜在其中。新雨春润,把刚刚经历了寒冬的菜叫“菜甲”,把菜的嫩、小、绿绿的舒展以及肥厚腴嫩写得很可爱。

    迄宋,吟咏挑菜节的诗更多见了。北宋贺铸《二月二日席上赋》诗即道:“仲宣何遽向荆州, 谢惠连须更少留。二日旧传挑菜节, 一樽聊解负薪忧……”由此诗可知,到北宋时,二月二日已经是“旧传”的挑菜节了。苏轼是大吃家,当然对春来新发的鲜菜是酷嗜的,他不只是吃,也自己亲自下地挑采:“拄杖闲挑菜。”(《雨晴后步至四望亭下鱼池上遂自乾明寺前东冈》)。虽然此时已经不是二月二的挑菜节,时序春深,但他对挑菜的感情依旧深厚。写挑菜节用情最为深挚真切的当属张耒的《二月二日挑菜节大雨不能出》:“久将松芥芼南羹(荆南美),佳节泥深人未行。想见故园蔬甲好,一畦春水转轳肴(一畦春雨辘轳声)。”我记得多年前去三原城隍庙的于右任书法展室时,曾看到这样的条幅:“不嫌藜藿来就饭,为展芭蕉数尺荫。”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南宋偏安江左,挑菜节却是进了宫廷中的。周密《武林旧事》卷二《挑菜》中对此做了详细描述:“(二月)二日,宫中排办挑菜御宴。先是,内院预备朱绿花斛,下以罗皂作小卷,书品目于上,系以红丝,上置生菜、荠花诸品。俟宴酬乐作,自中殿以次,各以金篦挑之……”可见这个挑菜节已不是为了挑菜,而是借挑菜节进行的一次娱春活动。但不管怎样,宫廷内苑举行这样的活动,毕竟是对挑菜节的重视和提倡。而且,可以想见,当时挑菜节场面一定很盛大。

    其实春天很长,野菜的生长也是息息不已。故而挑菜也就成为一种惯常的田间活动。即使二月二过去了,已经春深了,入夏了,挑菜也没有停止。陆游《水龙吟》词:“挑菜初闲,禁烟将近,一城丝管。”而有的时候,看见春菜吐绿滴翠,蓦然心血来潮,挑菜也会成为对故乡家园的一种忆念。宋人史达祖《夜行船·闻卖杏花》就说:“草色拖裙,烟光惹鬓,常记故园挑菜。”另外,挑菜也还惹动了怀人的情绪:“怕凤靴挑菜归来,万一灞桥相见。”(史达祖《东风第一枝·春雪》)当然,在宋之前,也有不少人选择在寒食日去挑菜。这时,棉袄脱却,大地回暖,春光尽泄,踏春游春,极尽欢娱之中,又得野菜之鲜香。梁宗懔《荆楚岁时记》就说:“寒食挑菜,按如今人春日生菜。”

    唐宋人的挑菜是跟踏青相携相行的。贺铸《薄幸》谓:“自过了烧灯后,都不见踏青挑菜。”陈允平《相思引》:“踏青挑菜又相将。”高观国《祝英台近》:“几时挑菜踏青。”而且,关中人现在还说,经常在春天的地里换气,可以百病不生。

    然而,自元入明清,此节突然就如被风吹走了一样,消失得没有了踪影,连《吴郡岁华纪丽》和《清嘉录》都没有记载,以至于现在的人们都不知道曾经有这样的一个节日存在过。是乡村野老、村夫村妇仓廪足实了,而远离了野菜,还是风气在几百年里荡然无存了?有人说:“过去在碗里拣肉吃,现在在碗里捡菜吃。”虽然春暖花开了,地里的野菜跟庄稼一起蓬蓬勃勃,照旧有闲来没事、想尝一口鲜的人携了筐笼,到麦地里、渠岸上、河湾处挑一篮野菜回家,择净了下锅,但是,吃野菜的人毕竟是越来越少了。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散文)凉皮的诱惑
    • 下一篇:(诗歌)忆母校长安一中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