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魅力长安>> 话说长安>>正文内容

    潏河古石桥亟待保护

    作者:记者刘俊 来源:www.xawb.com 发布时间:2007年11月29日 点击数:

    石砌桥面换水泥 精美雕刻被截掉

     

      老照片里是青石桥面、石雕栏杆,眼前却是水泥桥面、铁栏杆,昨日下午,当郭杜温国堡村民刘永社把记者带到位于贑河上的这座石桥前时,记者似乎明白了他痛心疾首的原因。“我父亲记事时就有这桥了,本来是很有特色的一处建筑,现在却变得不伦不类了”,刘永社摸着桥下石雕的龙头说,“幸亏还有这些雕刻,桥身也还完整,要保护还来得及。”

      打工者情系家乡石桥

      “这石桥肯定不一般,有人说是古代的,有人说是清末民初的,反正上一辈老人还是孩子的时候,这桥就在我们村了”,昨日中午,在西安一家酒店打工的刘永社找到记者,拿出两张他十多年前拍的照片,给记者讲起了他家乡温国堡村一座石桥的故事。

      “这桥全部由石条砌成,有主桥、引桥,桥上有石刻栏杆,桥下东有龙头、西有龙尾,桥墩两侧有三角形的分水堆,”刘永社声音低沉地说,“可惜解放前的洪水把东边栏杆冲倒了,一直没有修复保护,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不知道咋搞的,竟把西边栏杆也推倒了,还用水泥铺了桥面,换上了铁栏杆”,“那么有特色的一座老桥就这样被破坏了。”

      石桥主体壮观雕刻精美

      昨日下午,记者和刘永社来到温国堡村,找到这座石桥。石桥为南北走向,长约30米,宽约5米,有五个桥洞,东西南北各有引桥,原来的主桥引桥全是用长方形的石条砌成的。虽然铺了水泥桥面、换了铁栏杆,几个桥洞也被淤泥、垃圾、树枝快塞满了,但从侧面看去,石桥仍很壮观。

      在石桥东侧,记者看到五个石雕龙头,这些雕刻纹路清晰,眉眼须牙都栩栩如生,桥的西侧还有对应的五条龙尾,上面的鳞片也刻得很生动,可惜末端都已被截掉。

      在石桥原桥身和现在的水泥桥面之间,记者看到很多堆砌的不规则的石条,刘永社说,那是原来的栏杆。在桥的东侧,记者看到,一个三角形分水堆已经消失。

      呼吁确定年代加以保护

      刘永社告诉记者,他小时候在贑河里游泳时,曾潜到水下,“桥底下都是些木桩子,我不知道是干啥用的,问老人们,也没人知道”。

      刘永社希望对石桥有研究的专家或者文物保护部门能到这里看一看,确定石桥的建造年代,“如果有文物价值就该保护起来,即便不是文物,对建筑和雕刻领域的研究来说,也有很高的价值”,“就这样埋没了实在可惜”。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长安人猜对广告喜获奖品
    • 下一篇:西安青年文学创作在路上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