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魅力长安>> 文化长安>>正文内容

    仓颉造字台:融入"都市圈" 期待大保护

    作者:传媒利剑 来源:凤凰博报 发布时间:2012年02月22日 点击数:

     
    仓颉造字台在西安市长安区郭杜街办恭张村东南,有一高约 10米 、周长 100米 的夯土台,外包一层青砖砌为砖台。南面为一宽 8米 45度的斜坡,中间是 3米 多宽的水泥抹面,上书见方 2米 左右“仓颉造字台”5个隶书体雕塑大字。这就是相传的——仓颉造字台。         

    仓颉,原姓侯冈,名颉,号史皇氏,生于陕西省白水县杨武村鸟羽山。享年110岁,为轩辕黄帝左史官。我国原始象形文字的创造者,我国官吏制度及姓氏的草创人之一。传说他仰观天象,俯察万物, 首创了“鸟迹书”震惊尘寰,堪称人文始祖。黄帝感他功绩过人,乃赐以“仓”(仓)姓,意为君上一人,人下一君。中国汉字的发明,结束了结绳记事,是华夏文明的里程碑。   

    《说文解字》记载:仓颉是黄帝时期造字的史官,被尊为“造字圣人。”仓颉“始作书契,以代结绳”。   

    《通鉴外纪》记载:“仓颉见鸟兽之迹,体类象形而制字。”仓颉辞官出游,遍访智者,寻求记事的好方法。仰观奎星环曲走势,俯看龟背纹理、鸟兽爪痕、山川形貌和手掌指纹,从中受到启迪,根据事物形状创造了象形文字,揭开了人类文明的新纪元。   

    唐代著名诗人岑参在《题三会仓颉造字台》诗中曾咏叹说:“野寺荒台晚,寒天古木悲。空阶有鸟迹,犹似造书时。” 武则天时期,李峤和上官婉儿诗云:“古台仓颉里,新邑紫泉居。”“故台遗老识,残简圣皇求。”   

     
    到清代,陕西巡抚毕沅在造字台前立石碑书《仓颉造字台》。   

    1936年,西安事变前国民党陕西省主席邵力子曾陪蒋介石、张学良、杨虎城等参观此台,并建议在此建一所仓颉大学,后因故未果。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当地一些有识之士共同开发仓颉造字台,在这里建一个中国文字发展研究博物馆。设书画艺术作品、古汉字发展史、碑石文物陈列等几个展馆,开办汉字书法讲习班,建一座大雄宝殿供奉仓颉神像····后来因种种原因搁浅。 到了九十年代,附近几千亩地被西安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征用。

     在恭张村村东南方,曾经有一片水域,鸳鸯在湖面戏水打闹,鱼儿在池底游来游去。水旁生长着茂密的芦苇,秋天的晚上蛙声一片,一幅江南水乡的景象......那已是儿时的印象了,六十年代开始水位急剧下降,那一片水地消失了,七十年代初人工修造昆明池水库,到了八十年代,水库干枯,芦苇也荡然无存。

     

     
    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恭张村附近的几千亩土地,被西安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征用,仓颉造字台现遗址在被西安市公安局临时作为警犬基地。希望有关部门加强文物的保护、开发和综合利用。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长安古戏楼:渐被遗忘的“文化星辰”
    • 下一篇:北张村城隍庙:见证长安的历史沧桑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