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春日汉服秀定格古韵浪漫
    • 兰花寄养“开出”致富新路径
    • 爱心萝卜传温情 社区关怀暖人心
    • “魔法菜园”出圈记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名家赏析>>正文内容

    (散文)春倌送春

    作者:巫其祥 来源:西安日报 发布时间:2012年01月30日 点击数:

    “春倌送春”是陕南特有的一种报春民俗活动,至今还盛行于陕南的南郑、勉县、城固、西乡、汉阴、石泉、汉滨、紫阳、旬阳、柞水、镇安等县区。送春,又称说春、报春、唱报春歌等。送春者,被称为“春倌”。民谣说:“进了腊月门,春倌忙煞人,跑短了长腿杆,磨薄了厚嘴唇。”

    每年腊月冬至节后,人们正准备年事,迎接新春,陕南各地的“春倌”(一种民间艺人)就手托着一个木雕的小春牛,牛背上骑着一个长须老人(相传为玉皇大帝或太上老君),肩背褡裢,翻山越岭,走乡串镇,挨家逐户地去“送春”,又称“唱报春歌”,并送上一张红纸印制的《春耕图》(即二十四节气表,或称历书,或称春帖),提醒人们春天来临了。

    “春倌”多为祖传,民间的“春倌”是数不清的,陕南一县一般约有百人至几百人。如汉中的南郑县旧时送春队伍比较庞大,全县大约二三百人之众,安康的汉阴县、紫阳县也约有一二百人之多。他们平时在家务农,每年冬至过后开始“送春”活动,直到迎来春节才停止活动。他们有一人单独而行的,有二三人结伴而行的,走到哪里就到哪里食宿。

    “春倌”每走进一家,就将手托的木雕春牛放入神龛上或堂屋中的八仙桌上,即开始向主人唱《送春歌》(或称《报春歌》)。歌词的内容,有传统的,有即兴自编的,见啥说啥的,随着社会形势的发展和变化,“春倌” 年年编新词,其内容丰富多彩,语言生动有趣,且通俗易懂,群众无不喜闻乐听,都是一些“恭喜发财”、“兴旺发达”、“吉祥如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之类的美好祝愿。

    由于“春倌”有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和历史知识,对各行各业都比较了解,所以无论遇到什么职业、什么行业的人家,都会见景生情,即兴编词。如到了铁匠铺便说:“走了一家又一家,来到铁匠老行家,老行家,听我夸,铁块能开牡丹花……”铁匠主家听了怎不惊叹、佩服呢?有时碰到正办喜事的人家,主家会把他们挽留下来,烟茶酒席相待,请他们给亲朋好友演唱一些小调、故事、笑话等娱乐节目,以助兴趣,图个热闹。

    “春倌”送春活动由来已久。“春倌” 原是古代朝廷专设的掌管皇帝迎春祭祀典礼活动的一种官职。随着历史的发展演进,他们的职责逐渐发生了变化。明、清时代,“春倌”已经变成主管天文历法的专职官员。这一送春活动的兴起年代久远。相传远古时期,人们不知按气候节令来种庄稼,常常有种无收,或种而少收。于是管天地的“三皇五帝”十分着急,他们便骑着一头耕牛下到农村向农民宣传节令的知识和种田的技术,年年如此,便形成了后来的“春倌”送春的习俗。据说,唐代初年,皇帝为了让百姓把田地种好,多收粮食,专门封了一些人为“春倌”,让他们到各地各户去送“节气表”(即后来的春帖)。“春倌”们认为既然下到农村各户送“节气表”,也该说一些吉利话,便慢慢兴起了“送春”、“说春”、“报春”、“唱春”之俗。

    民间还有一说。“春倌”送春时,手上托着一个木雕的小黄牛,称为春牛。牛身上缠了缕缕黄麻丝,寓意春牛报春,催人耕种,春翻秋收,不误农时。相传,春牛是太上老君的坐骑,“春倌” 是老君身边的侍牛郎。在太古时,人们不知季节时令,不懂得什么时候耕耘和播种,太上老君在每年春天将来临时,要派侍牛郎带上春牛下凡,催促凡人春播,并让耕牛给人们示范耕种技艺。太上老君怕春牛不听使唤,就请玉皇封侍牛郎为管春牛和掌管春耕春种季节的官——“春倌”。太上老君又顺手扯了一缕黄云缠在春牛身上,让其驯服。如今春牛身上要缠黄麻的原因,就是由此而来的。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杂文)龙文化与龙道文明
    • 下一篇:(散文)源远流长的皇甫鼓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