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魅力长安>> 话说长安>>正文内容

    长安台沟,一个山村的巨变

    作者:樊永强 来源:新华网西安 发布时间:2012年01月29日 点击数:

    一家家沿山势走向悄然“长”出的漂亮农家乐,正从外到里地改变着台沟村的面貌。

        台沟村是西安市长安区子午街道的一个行政村,仅有132户人家、527口人。从2008年开始,台沟用短短4年时间,就从终南山下一个贫困村一跃成为西安市南郊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人均收入从1500多元增长到6300元。

        “台沟有了大变化,全靠炮团好计划。”村支书李兴茂用自编的一段快板书说,村子的巨变离不开某预备役高炮团的倾心帮扶。

        从“泥水路”到“水泥路”:修通一条路,暖了群众心

        四年前的台沟是什么样子?

        “穷乡僻壤。”曾带领群众外出打工的村委会主任肖建军说。

        地处秦岭脚下的台沟村是县级贫困村,唯一和外面相连的是一条坑坑洼洼的山道,村里甚至连两委会办公的地方也没有。有事开会,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成员要么聚在村长书记家,要么聚在村里的一座古庙里。

        2008年初,兰州军区启动“一部帮一村、共建新农村”工程时,陕西省军区某预备役高炮团政委何征来到了台沟。

        “最开始,我们只是想打通‘最后一公里’。”站在村里的大马路上,何征告诉记者,台沟村离山下西安南郊的主干道子午大道直线距离仅1公里多,如果能打通这段“卡脖子”路,村子的发展就有了基本依托。

        何征带着村干部多方奔走争取资金,鼓动村民投入道路建设……当宽5米的水泥路和村两委会办公室、村民活动室竣工时,70多岁退休教师肖存保挥笔写下一副对联:“村委会居庙堂五十余载,谁曾想起重建;看今朝起高楼军民共建,齐话共感党恩。”

        从“各挣各的钱”到“打造全产业链”:共同富裕的山区样本

        小五台又名凤鸣山,山里清泉潺潺、古木森森,是西安市民郊游爬山的好去处。台沟村就坐落在通往小五台的必经之路上。

        “这是‘端着金碗讨饭吃’。”军地双方把致富途径集中到开办农家乐上。高炮团还多次请来大酒店的人员为村民讲解农家乐礼仪常识和烹饪技艺。

        “人家老师一讲,差点羞死了。”“曹大嫂农家乐”店主曹建茹说,讲课中,老师让大家把一双双黝黑、粗糙的手摊开,一一指出不卫生的细节。

        农家乐不是光吃一顿农家饭那么简单。为做好宣传,高炮团专门编写了一首《台沟吟》:“台沟台沟就是好,五台山下一块宝;低碳环保空气好,旅游你就来对了;锻炼身体爬爬山,休闲娱乐打打牌;渴了就喝山泉水,饿了就吃农家菜……”

        短短4年,台沟的农家乐经营户就由当初的7户发展到23户,游客骤增至每年10多万人。

        精通种植的住户养鸡种菜种水果,靠近水源的住户挖塘养鱼,劳力富裕的住户给农家乐打工,懂经营的住户摆摊设点……一个以农家乐为主体,融生态、文化、餐饮、旅游为一体的循环产业链逐渐形成。

        1月21日上午,纷纷扬扬的春雪中,记者遇到了正在贴春联的“和谐农家院”主人李勇。今年50出头的老李曾有20多年在外打工。2010年5月,他看准时机,拿出所有积蓄办起了农家乐。

        “第一年就净赚了五六万。”李勇说。

        村民李富斌过去长期在沿海做生意,现在则掌管着全村规模最大的农家乐“卧云山庄”。

        “以前是各挣各的钱,现在是有钱大家挣。”李富斌感慨地说,“乡党们可以手拉手奔小康,我这心里热乎乎的。”

        从“腰包鼓起来”到“秧歌扭起来”:“乡党们眼里多了精气神”

        这次到村里拜年,何征明显感到三个变化:专门办年货的村民少了,家家户户灶台上的鸡鸭鱼肉少了,村子里打牌闲逛的少了。

        “现在天天像过年,反而想吃得清淡点。”正带着秧歌队排练的村妇女主任张成柱说,在部队帮扶下,村里组织了建村60年来的第一支秧歌队,群众还自发组织了健身队。

        大年初一,张成柱要带秧歌队给全村男女老少演一场节目,秦腔、快板、小品、秧歌样样齐全。

        每年春节都邀请书画家为村民写春联,每逢节日都组织服务队进村放电影,每年都要评选表彰“五好家庭”和“好婆婆、好媳妇”,在村活动广场竖起阅报栏……从帮扶台沟村的第一天起,高炮团就把促文明村风放在和发家致富同等重要的位置。

        记者18日第一次到台沟村采访,正碰到高炮团“春节文化下乡”活动。仪式上,何征把自己前不久获得“全国扶贫开发先进个人”的5000元奖金全部赠给村里,建议捐给家庭困难的学生。

        时隔4天,记者再一次来到台沟村采访,对于如何用好这笔钱,村委会主任肖建军已经有了想法。

        他说,从这5000元起,村里计划通过3年时间向先富起来的村民募集捐款,成立一个村级关爱下一代基金会,帮助那些考上大学和家庭贫困的孩子们。

        短短几天,村民们已经跟着捐了1万多元的善款。

        安装路灯,修建停车场,建设出售小杂果等特色农产品的摊位……李兴茂说,台沟村已被长安区列为“九大农家乐发展重点村”,下一步,他们的目标是打造原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综合区。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社会福利院里的歌声
    • 下一篇:变“年终关怀”为‘终年关怀“ 陕西省军…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